《中国书法全集》上迄商周,下至当代,总计一百零八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名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著、附录、補遗十编。精印现存世界各地珍藏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三万余幅。论文、考释二千余万字。许多图版均属首次发表。每卷内容有:书法家评传(或断代专论)、图版、书家书论、书家年表、书家生平行踪示意图、图版考证说明与释文、参考书目等。 该书不是一般性的艺术图册,而是继宋代《淳化阁帖》、清代《三希堂法帖》之后,中国当代书法学术界对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一次空前整理、研究和评介。如此全面、系统、深入、细微地研讨一门艺术,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学术界也是罕见的。此书对书法专家、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均有极高价值。
篆刻是中国独特的一门艺术。它主要以汉字中的篆书为素材,以镌刻为手段,在方寸的空间裹进行创作。篆刻的作品——印章既有观赏性,更有宝用性,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书画创作,处处可见它的光彩,故深受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逹官凡夫,无不以擁有一方精美的印章为乐。为了使篆刻爱好者比较方便地了解古代玺印的全貌,提高篆刻艺术水平,我们编纂了《中国古代玺印大典》。 本书所收印面上自殷商,下迄清末,共计一○六八三枚。目前所见明代以前各个时代的主要印章和明清著名篆刻家的代表作均已收录。
傅山(1607-1684),字青主、青竹、公它,号真山、啬庐、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他自幼聪颖,禀性刚直,崇尚气节。明亡入清后不与清廷合作,并因反清复明图谋被捕入狱。后经朋友多方营救,才得以开脱生还。出狱后的傅山,退隐山林潜心研究学问,二十年不见生客。康熙十七年(1678)被举应“博学鸿儒”科,固辞不准,后在病中强行抬到京都,但仍以病为由拒绝叩上谢恩,为人处世以及作学问,处处表现得孤傲不群。特别是在以寄托胸臆,抒发性情为载体的书法方面,更是把表现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为主要目的。他对书法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人格的完善之上。他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因此,他的书法一直秉承正气,注重个性宣泄,并把这种创作原则追求了一生,发展到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傅山出身于书
《书法大字典》共收入各体书法例字12.6万余字,比原版《书法字海》增加近一倍,比《书法字海》(修订版)增加4.7万多字,收录的碑刻和墨迹品类大为扩充,保持了广罗海外多国汉字书法的特色。这样宏大的规模和丰富多采的例字,几乎囊括了书法史上大部分秀的并且是原创性的书法单字。书法单字的原创性,以各种字体单字的书写方法为根基,加以创造性的美化,世代衍变,提高和丰富了书法艺术。新时代出版社和本书编者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再次为中国书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字典类图书配合字帖类图书对我国历代书法成就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大型书法字典能够集中展示众多汉字书法发展的源流和创新成果,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它为我们今人与古代众多书法家对话,从古代书法中汲取智慧提供
美丽的洛河岸边,有片神奇的地方,上部黄土,下部石头,名曰大力山。北魏孝文帝开始,便在这里开凿了气势恢宏的皇家石窟。旧称巩县石窟,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众多石窟群裹排名第八。那庄严的大佛,壮观的帝后礼佛图,精美的佛宠,使历代善男信女文人骚客常来拜谒。石窟寺内存留上自汉代下至民国,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大小各异的造像题记、塔铭、碑刻近一百三十品。其中北魏时期各种造像题记四十品,这些造像题记形制较小,刻画自然,增减随意,粗放直露,于穉拙质朴中见真淳,于不规整中生奇妙;唐人造像题记五十品,多有鸿篇巨制,洋洋大观,字口饱满清晰,法度森严,雍容峭劲;余者多是宋代以下石刻,虽然他们大小不一,书体、风格多样,但亦多有精妙,堪称瑰宝。这批石刻,不仅于文字、考古、美术、文献的研究有重要
《书法技法讲坛》丛书以其按技法例解作为单元分割的独特体例深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成为广受欢迎的教材,这种安排正好适应于老师和同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该丛书的定位是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向上拔升,属于书法技法的中高端图书,因而也特别适合具有基本书法技法知识的广大读者。因其重点放在以丰富的图例解析技法方面,特别强调比较和综合,技法解析更加具体,所以也是广大读者理解技法、提升素养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