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宋米芾书》精选了米芾行楷作品中的精品若干幅,以供读者欣赏和鉴赏。
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泐损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和卒读。加之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有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今天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传统碑帖,往往望而却步。但众所周知,书法
砖陶一类的刻划痕迹,有一种迷人的暖和感。篆刻应该是一种活力。它源自在泥土、金石上的劳作,具有生命意味的线条与符号,记录人的内心世界,本书这九十方印拓是作者近年来对篆刻传统的一种体验。传统毕竟不是一种认知。
本书为祝允明所书之《千字文》,卷末题署年月为“成化丙午仲夏九日”,其时祝允明二十六岁,算得为早期作品。字态笔意,虽不足奇宕潇洒,而沉着痛快则过之。取法钟繇《宣示表》而参以二王笔意,不拘泥于点画形质,而体势神韵,已见自家风格之端倪。
积四十年之功力,悟四千年之书法,写三十万之佳文——功力到处,感悟良多,的确富有见识,非生拼杂凑者可比。 全书以“史”为经,自殷代甲骨文始,截止清末法书,对历代书法流派、大师、重要史实以及重要书家的艺术成就、作品进行了公允、独到的分析与阐释。作者的论述,结合了自己多年来的书画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力避陈词,妙趣横生。 因此,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得的书法史基础读物。
孙子兵法,华夏经典;中外推崇,藏读有益。许多青少年朋友以及文职工作人员、白领,还有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都很喜欢用美工钢笔练字。
砖陶一类的刻划痕迹,有一种迷人的暖和感。篆刻应该是一种活力。它源自在泥土、金石上的劳作,具有生命意味的线条与符号,记录人的内心世界,本书这九十方印拓是作者近年来对篆刻传统的一种体验。传统毕竟不是一种认知。
《王大炘印谱》收录了近代篆刻家王大炘先生的各类印谱上百个,舫印都由印文边款构成。《王大炘印谱》可收印谱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印面布局合理,刀法精湛,充分显示出王大炘先生具有的高超的金石造诣。可供广大篆刻爱好者研习、摹刻。
《钢笔书法自学速成:行楷》是《钢笔书法自学速成》中的一本,在今天这个事事讲究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练字的读者朋友都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希望利用不太长的时间。花不太多的精力就能把字练好。因此,一套高效实用、物美价廉的字帖就成了他们练字的。为此,本社特邀我国书法家田英章、吴玉生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度身编写了《钢笔书法自学速成》。
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正如美国诗人庞德所言,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诗词与书法艺术总是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辉。为能更好地体验,更进一步地回味先人爱国爱民的情感历程,我们采用字帖这一形式,并邀请了两位和工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金鉴才、骆恒光两先生书写此帖。本帖共收录唐诗二十六家四十一首,宋词十四家十九首,共六十首唐宋诗词,并用简繁、横竖、行书与行楷两种对映的体格书写,最后还对这六十首诗词作了简要介绍和赏析,使爱好诗词、书法的朋友们可以更细细地品味这些诗所表达的情操和精神,体验那美妙和丰富的情感。
吴镇(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嘉兴魏塘桥(今属浙江)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山水得董源、巨然之法而又独出机柠,题材多为渔父、墨竹等。每作画均题诗文其上,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工词翰,山水宗巨然,墨竹效文同,俱臻妙品。因他变法自成,文同以竹掩其画,吴镇则以画掩其竹,尤其画墨竹,其画山水,则以苍古沉郁取胜,常用披麻皴。为人孤洁,索画者虽豪贵不能求,唯以佳纸好笔求之,欣然就画。他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如题墨竹曰:“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隙,虚心抱节山之阿,青风向月聊婆娑,寒俏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又曾题五言诗曰:“我爱晚风清,新篁动清节……夕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徵撰文,欧阳询书。 九成宫原名仁寿宫,隋文帝时建。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避暑时,发现了一道泉水,于贞观六年(公元六三一年)立此碑。 欧阳询写的这部醴泉铭,书法刚劲有力,一笔不苟。此碑由于年久腐蚀,椎拓过多,笔划变细,到清初时已非常瘦细,后又被人加刻使粗,更失原貌。此碑翻刻本极多,但好的很少,旧时的一宋拓“栉”字未损本,已视为奇珍,而“重”字未损的北宋时拓本,更为罕见。此次影印的拓本,应早于“栉”字本与“重”字本,与二者相校,所存完好的字还多二十余处,而且笔墨丰腴,锋颖如新。 我社编辑出版的《西泠印社法帖从编》均取原迹或尽可能的拓本和复制品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气质。
《章草要诀歌》用五言歌诀的形式,对章草的源流、书写、辨识等环节进行示范讲解。因其文便于诵记,其字又可作临习之范本,还可为今草学习者作为溯源与借鉴的对象,因此《章草草诀歌》能广为流传。 本书作者以卓定谋藏本之珂锣版影印本为底本,对原《章草草诀歌》进行改编、校注: 一、将字面放大; 二、对残损范字加以调整; 三、校订并增添了印刷体释文,将释文中的简化字、异体字和旧字形一一注出; 四、删除了原书中与现今使用者关系不大的跋文,而增加了有学习借鉴价值的《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还附有古今名家章草作品多幅。
傅山(1607-1684),字青主、青竹、公它,号真山、啬庐、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他自幼聪颖,禀性刚直,崇尚气节。明亡入清后不与清廷合作,并因反清复明图谋被捕入狱。后经朋友多方营救,才得以开脱生还。出狱后的傅山,退隐山林潜心研究学问,二十年不见生客。康熙十七年(1678)被举应“博学鸿儒”科,固辞不准,后在病中强行抬到京都,但仍以病为由拒绝叩上谢恩,为人处世以及作学问,处处表现得孤傲不群。特别是在以寄托胸臆,抒发性情为载体的书法方面,更是把表现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为主要目的。他对书法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人格的完善之上。他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因此,他的书法一直秉承正气,注重个性宣泄,并把这种创作原则追求了一生,发展到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傅山出身于书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隶:孔宙碑》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既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关于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观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要做到严密,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书
这本书收录常用字字形共计二千七百余个,基本上汇集了目前能够见到的启功先生的所有常用字楷书。因此,《启功书常用字》的出版一方面可以为喜爱启功先生书法艺术的广大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份真实、全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习书法的广大中小学生以及爱好者提供一本规范、实用、好看的经典楷书字帖。 作为一本楷书字帖,《启功书常用字》还具有以下的特点:,字形都是墨迹,能够表现出毫锋墨彩,使学习者可以观察到真实的笔法。第二,以简化字为字头,按照简化字的部首进行排序,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排序为参照,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第三,在注重简化字的同时兼顾繁体字,凡简化字有其相应繁体字的,则繁体字排列在简化字的后面。第四,此书在具有部首检索的同时,还附有
本编旨在为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开展地方史研究提供资料,所录碑文一般仅行分段、标点。其有题署者,按原次序排列,以存原貌。收录碑文地域范围,以事关温州全局者为主,其属旧城区者一并收录,城郊农村酌选一二以见梗概。收录碑文时间,下限止于建国前,上限不拘,宋代以前碑文,迄今尚未发现,故起始于北宋。收录碑文性质范围,限于传统碑记,墓碑及其他刻石除外。收录碑文,由于分类内容多少参差不齐,故不依内容性质分类编排,而按宋、元、明、清、民国顺序排列。共收各类碑记210件。篇末加“附注”,说明碑记来源及相应情况,个别疑难文字酌加诠释,有异说者则摭拾资料提供参考。作者生平则就力所能及略行介绍,生平未详者亦予以说明。
简琴斋篆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几乎全在民国。他是一位以甲骨文入印载誉印史的独特的篆刻家。简氏一生对历代金石文字情有独钟,从先秦契刻到汉魏六朝碑版均博涉约取,运用于创作。以少胜多,因小见大,神采焕发,从印面到边款均浑朴而生辣,英迈爽利。食余未尽,更以刀当笔,别出心裁,直接在石面节临历代金石文字成《千石楼印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艺术情感。创作内容的选择也是他的特色之一,简琴斋刻印,好撷经史子集的名句入印,片言只语,出之以先秦文字,意蕴深厚,一字千金。本书是他的作品精选集,为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学习、研究的资料。
这套书以历代篆刻形式发展为脉络,分为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秦汉私印、明代流派印、清代流派以及近代名家的篆刻赏析,每本选100方印张,图文并茂, 内容分两部分:一、立体图(或边款)和印面图。 二、从历史背景角度解析印的由来、印面文字的含义以及大小尺寸;从篆刻创作角度分析印章布局、章法、刀法的处理等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