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书画部与宣教部为使专业展览能被更多观众理解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此书对传播兰亭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观众在以后的某一天,不经意地瞥见这本书,仍能回忆起这次珍品云集的兰亭展。
吴昌硕是近代海派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书画篆刻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巨擘泰斗。关于他在艺术上的全面造诣与煌煌业绩,关于他在率引近代书画篆刻活动从个体走向社会化、组织化、团体会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关于他在积极推动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国际交流方面的不世功勋,关于他在百年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近百年来已有大量的传记、年谱、译述、诗稿、印谱尤其是书画集出版,针对吴昌硕的各种研究极多。吴昌硕的,已是一个书画篆廖常识而毋庸赘言,而汇集各家所藏的吴昌硕书画集在上海书画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过。 吴昌硕还是一位在国际交流方面有着杰出贡献,在日本有着特殊巨大影响与威望的人物。 这部大型画册,为中国的吴昌硕研究,贡献了一份难得的、来自海外的“厚礼”;也为日
本书作者是已故著名书法家李天马先生的高足,他恪尊恩师遗训,历经十六年,埋头于金文书法的研究创作,终于结此硕果。这本金文书法作品集,以金文书室大家耳熟能详的百首经典诗词名篇,为金文书法创作填补了一个空白,是对我国书法艺术创作和发所做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是古文字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对每首诗词中的疑难字,均作了简明而扎实的考释,显示了相当的文字学功力。
王铎《草书诗卷》,纸本,总长939.5厘米,其中王铎书法部分纵26.6厘米,长773.5厘米。前有商衍鎏引首,后有其题跋。此卷作于顺治己丑(1649年),王铎时年58岁,卷中书王铎旧诗作15首,卷末有其一百三十余字的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其对诗、书之珍爱。为其晚年草书卷中最长者和行数最多者。共一百五十余行。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于2007年秋季拍卖会以1691.2万人民币拍出此王铎《草书诗卷》,创下了王铎及明代书法作品拍卖成交的价格。
《沙曼翁》主要内容为书画名家沙曼翁的书法、绘画及自用印作品精选,配合沙曼翁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沙曼翁》所选作品均带有释文、尺寸及创作年代,书前有言恭达、萧平、赵绍龙等名家撰文作序,后附沙曼翁艺术年表及谈艺语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还是一位当代书法大家。在他豪迈飘逸的书法中,蕴含着指点江山的伟人之魂,激扬文字的诗人之情,雄视古今的哲人之思,运筹帷幄的军人之概…… 毛泽东的书法融会诸家,通变古今,自成一体,其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年是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感悟他的博大胸襟,探求他的思想轨迹,触摸他的精神世界,特编辑出版此书。《毛泽东书法艺术精选》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选辑而成,作品出自中央档案馆馆藏和荣宝斋珍藏的毛泽东手迹。 《毛
这部凝聚了郁先生几十年心血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历代印谱五百余部为基础,精选最重要的一百四十二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到吴昌硕《苦铁印选》止,广收各谱的序、跋和题记,以见其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非凡学术价值;而编辑体例,则按每部印谱的辑谱时间、编者介绍、刻印作者介绍及开本、版框、收印数量、序跋原文等收录解说,十分简明扼要。在编撰过程中,郁重今先生不断提及他当时蒐集资料之际,张鲁庵先牛的捐献之功;硬两泠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时,韩登安先生、柴子英先生、唐长茂先生与他的翰墨交往,因此本编的出版,又无妨被看作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泠印社许多长老前贤都曾介入过的一段历史的纪录——这一点,是作者从事社史研究者尤其关注的所在。
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大家。他不但兼擅真、隶、草、篆、行各体书法,而且绘画创作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既有人马、山水、花鸟、竹石诸门画科,又兼用重彩青绿、浅色写意或者纯水墨技法。他提出“书画本同”,上接历代“书画同源”的传统,倡导“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性用笔来表现个人的性情;他又提出的“古意论”,其实质是重温晋唐意趣、开创时代新风的“借古开今”。 本次湖州市博物馆在浙江省文物局的鼎力支持下,汇集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部分赵孟頫书画珍品,举办“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一盛举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内外的文化学术交流、对于提升区域性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为中英文合集。
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大家。他不但兼擅真、隶、草、篆、行各体书法,而且绘画创作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既有人马、山水、花鸟、竹石诸门画科,又兼用重彩青绿、浅色写意或者纯水墨技法。他提出“书画本同”,上接历代“书画同源”的传统,倡导“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性用笔来表现个人的性情;他又提出的“古意论”,其实质是重温晋唐意趣、开创时代新风的“借古开今”。 本次湖州市博物馆在浙江省文物局的鼎力支持下,汇集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部分赵孟頫书画珍品,举办“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一盛举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内外的文化学术交流、对于提升区域性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为中英文合集。
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选择,使“集字字帖”在当今书法学习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这些具各类书体、各派书家风貌的集字帖,使学书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乐趣,因此,“集字字帖”广受书法爱好者和教师的欢迎。 我社继出版以楷、隶书体为主的《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辑后,现又推出集行、草、魏碑、汉简等书体的“集字古诗”第二辑共八种。此套字帖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
这部凝聚了郁先生几十年心血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历代印谱五百余部为基础,精选最重要的一百四十二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到吴昌硕《苦铁印选》止,广收各谱的序、跋和题记,以见其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非凡学术价值;而编辑体例,则按每部印谱的辑谱时间、编者介绍、刻印作者介绍及开本、版框、收印数量、序跋原文等收录解说,十分简明扼要。在编撰过程中,郁重今先生不断提及他当时蒐集资料之际,张鲁庵先牛的捐献之功;硬两泠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时,韩登安先生、柴子英先生、唐长茂先生与他的翰墨交往,因此本编的出版,又无妨被看作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泠印社许多长老前贤都曾介入过的一段历史的纪录——这一点,是作者从事社史研究者尤其关注的所在。
《崔如琢大观 第6卷》由崔如琢著
本系列致力于碑帖精品品种开发,主要运用放大碑帖的编辑方法,甚至到单字局部,使读者更能清晰地研读碑帖,放大的方式也是顺应了当代艺术审美,实用与收藏价值兼具。
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徽派篆刻家的生卒年月、籍贯、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徽派篆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徽州考据学和徽商对徽派篆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徽州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有文献可征,有实物可鉴。所以,当人们回眸审视中华民族往昔光辉的传统时,便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徽州。这也是徽学近年来勃然兴起的动因。今天,探索、揭示徽州历史文化的底蕴,发扬优良传统,以便于我们中华儿女再创辉煌,便成为一项严肃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二金蝶堂印稿》为赵之谦好友胡澍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辑拓,是谱收录印章由赵氏为沉韵初和魏稼孙所製印钤拓而成;《二金蝶堂印谱》由清末浙江绍兴篆刻收藏家傅栻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遍访友人所藏及自藏赵之谦治印钤拓而成。两谱均成于赵之谦在世时,为较早辑拓赵氏印谱,故谱中所收印蜕较今日所见赵氏印蜕残损较少,保存了赵氏印作初刻成之面貌,是为珍贵异常。两谱用纸皆紧结细密,钤盖均匀细腻、字口清晰,所用印泥为硃磦色,色泽新鲜如昔,其边款拓墨均匀、漆黑光亮,所收之印皆能展现其细节精到、精神完满,爲赵之谦原钤印谱中难得的时间较早,钤拓精良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