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书稿一共四本,是对于丝绸之路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研究资料的分类集成。本论文集是其中的“器乐卷”,书中以器乐艺术为主题,搜集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中外器乐、民间器乐以及器乐音乐等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都在各大专业期刊上发表过。 此论文集的出版有助于丝绸之路乐舞艺术遗产的开掘、继承和发扬。
《“中国风”双簧管重奏作品集》收录了五位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八部双簧管重奏作品,其中包含两首较为流行的国外作品改编曲。这些由双簧管家族中不同乐器组合编制的重奏作品在 外确属罕见。本曲集大部分作品中国风格特征显著,具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且极富表现力和艺术鉴赏价值,对渴望接触中国风格双簧管重奏作品的学者、演奏家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中华戏剧学丛刊: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聚焦“戏曲改革”这一历史事件,从政治、思想、文化交互影响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以戏曲改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讨论百年来戏曲改革的内在演进规律,即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梅兰芳范式、田汉范式、延安范式)应时代需要而产生、形成、合流而后又相克相生地发生演变的规律。作者以真实而客观地态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试图为我国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丝绸之路的音乐资源丰富,给世人留下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史料。对于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研究,有着 的 的、实用的和理论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学术的和政治的、艺术领域内和艺术领域外的诸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本系列文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通过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与复建,充分挖掘丝绸文化、音乐文化潜力,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规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弘扬中国乐舞文化和古今乐舞艺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精选和系统化整理。项目成果除本身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外,能够为后续各种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是一项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工作。本卷从节奏与节拍、音律与音阶、旋律与结构形态、历史与起源、比较研究五方面内容,收录有关“木卡姆”的论文共67篇。
《彭松文集》收录了众多舞蹈家彭松关于艺术的论述文章,其中涉及了舞蹈艺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舞蹈审美和舞蹈史的深入探讨,以作品为基础,总结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概括出了一套彭松式的舞蹈研究范式。该书尤其收录了彭作对中国古代舞蹈的研究,特别是秦汉以及魏晋时期舞蹈艺术的发生、发展、传播和记录,并收录了舞蹈界对彭松的研究文献。其中的亮点还包括作者在川西的田野调查、采风心得。本书涉及舞蹈美学,舞蹈教育,舞蹈实践等,是舞蹈理论集大成者,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以及学习资料。
王玫著的《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附光盘)》呈现的两项基本内容:一是艺术观念;二是技术技法。 相关的艺术观念诞生相关的技术技法。随书所附的6张DVD光碟包含:独舞教学视频,双人舞教学视频,三人舞教学视频,群舞教学视频,音乐编舞教学视频以及毕业演出剧目视频。
怡庵主人辑的《绘图精选昆曲大全(共4册)》是一部关于昆曲经典剧目戏本的资料汇编,书中收录了50个有名的昆曲戏本共200出,包括《长生殿》、《渔家乐》、《占花魁》等等,不仅有唱词,还附上全部唱词的工尺谱,并且配有生动的手绘图,本书保存了珍贵的戏本资料,具有较高的价值。
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丛书编委会编的《梅兰芳表演艺术文献汇编》为展现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文献资料汇编。本书辑录了梅剧团出演特刊、梅兰芳剧影、梅兰芳戏装锦集和梅兰芳专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梅兰芳表演的剧照、与艺术界名人交往的摄影照、代表作品的唱词、梅兰芳与友人的互赠诗词等。该书反映了梅兰芳在表演艺术方面的造诣,对于民国京剧名家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齐如山等著的《近代戏曲档案文献丛编》是一部关于近代戏曲档案文献目录的资料汇编,共收录三部目录,即《北平国剧学会陈列馆目录二卷》、《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会目录》以及朱希祖的《整理升平署档案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与戏曲相关的档案目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王玫著的《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附光盘)》呈现的两项基本内容:一是艺术观念;二是技术技法。 相关的艺术观念诞生相关的技术技法。随书所附的6张DVD光碟包含:独舞教学视频,双人舞教学视频,三人舞教学视频,群舞教学视频,音乐编舞教学视频以及毕业演出剧目视频。
本书系北京舞蹈学院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之一。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进宴仪轨》本由朝鲜李朝轨议厅于1901年刻印本。书中记录了大量的乐舞节目,为今天的古代乐舞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朝鲜李
秧歌汇聚了晋中盆地人民千百年来的艺术心血。田瑞主编的《山西晋 歌志》全志9章45节,200帧图片共计80万字,是广泛搜集秧歌史料、精心编纂之作。书中有关于秧歌演出所用的方言注音,旧戏台的照片,经典秧歌剧本,各地域秧歌名人及演唱风格,秧歌佚事,秧歌文化等等,悉数收入,成为晋 歌之史料库, 是秧歌传承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