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罗丹博物馆的前馆长、罗丹作品方面的世界知名专家,安托瓦内特·诺曼德·罗曼在着手探究罗丹的生活经历与作品的过程中,地接触到罗丹的作品以及博物馆的收藏品。通过350余幅、甚至一些尚未公开的图片,《罗丹》展示了这位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的天才的过人之处。罗丹的雕塑以其流线性和运动性而闻名。本书从罗丹的创作生涯的每个阶段娓娓道来每个雕塑的特点。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提供了解读罗丹作品的全新视角。 《罗丹》收录3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来着巴黎罗丹博物馆,并首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公之于众。作为现代雕塑之父,本书追溯了罗丹赋予激情与创造力的艺术生涯。揭秘了其经典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创作缘起,曲折经历与不期而至的种种非议和争议。
《安岳石窟(精装)》讲述了安岳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由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被逐步发现,而地处川南偏僻之地加之交通不便、造像点较为分散,一直显得默默不彰,作为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宝库晚期的代表之作,安岳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
滑田友,中国现代雕塑家。1933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43年潜心研究雕塑,作品多次入选法国沙龙美展并多次获奖。抗日战争期间,他身处异乡,关心祖国,创作了揭露日寇罪行的圆雕《轰炸》,该作品为法国收购,藏于巴黎现代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他在教学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要求;运用谢赫的六法论深入浅出地讲述雕塑艺术的原理,被誉为富有创造意义的中国雕塑教学的理论。本书收录了他的众多作品,详细记录了滑田友的一生,以帮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这位雕塑家。
《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较为系统、全面和清晰地论述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二十多年来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考察的重点放在大城市,同时也兼顾到一些小城市的环境艺术状况。全文论述了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建筑壁画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回顾了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发展的新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时期城市雕塑、建筑壁画与其空间环境的关系;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概括了新时期城市雕塑、建筑壁画领域引起论争的主要学术问题;探讨了21世纪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发展面对的问题与前景。本专著是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城市雕塑、建筑壁画与其空间环境的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新时期城市雕塑、建筑壁画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中
作者根据自身多年对于全国石窟艺术的实地考察写成此书,将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民间传说三者相结合,有理有据地对全国石窟艺术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从中剔析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兴衰,并且对于各个时代的审美风情也进行了独到的解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文化内涵的石窟艺术研究作品。
朱铭先生投入雕塑创作至今已近60年,早期以农村背景为创作题材的“乡土系列”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表后,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喜爱,而旋即出现的“太极系列”更是得到海内外不论是普通艺术爱好者抑或专业艺评人士的关注及认同,也为朱铭先生打响了他的国际知名度。然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伊始,不受拘束的朱铭先生早已开始发展他的“人间系列”,甚至曾悄悄地在美国发表。朱铭先生以修习中国太极拳心得,创作了大气魄的“太极系列”作品,而后,他更以自己日常生活的体悟与对周遭人物的关怀在“人间系列”中不断地修行他的艺术哲学至今。 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一窥朱铭先生“人间系列”创作的发展脉络,不论是在其最熟悉的木头,还是创作难度的不锈钢,我们都可以看到朱铭先生在不同时期处理同一材质或色彩的不同哲学;而若依时间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