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碑身高五尺七寸,宽二尺九寸,厚一尺五寸。正文计二十八行,行满五十九字。额阳文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全文一千五百四十六字,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皇甫君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精严,力顶千钧。字形虽稍有狭长,笔画略微偏瘦,但中宫内敛、舒张有度,且形神兼备、意态多方。《皇甫君碑》充分地展示了欧体严整、险绝、峭拔、飞动的特有风格。我们学习欧楷,如未能做到认真临学《皇甫君碑》,便不能很好地把握欧楷特有的风格要领,便不能够真正地悟得欧书的真谛,便不能真正理解和领略欧书的博大和精深。
该书既是旅行绘本,更是一本水彩绘画技法书,详细记录了从知名插画家卡斯丁多在世界各国旅途中边走边画的故事,以风景写生为主。从哥本哈根到不来梅,再从吕贝克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一边旅行一边分享绘画的方法。作者所到之处,都留下许多画作和文字记录。这其中有作为专业人士的视角,更有一位热爱生活者的心得。内容包含如何克服在大庭广众下画画的恐惧、在旅行中如何安排画画的时间、零基础如何提笔就画、旅行结束如何继续创作,以及绘画日记的好处等。本书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绘画的途径,解决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写生时如何把握画面、画照片和写生的区别、临摹和创作的平衡关系、如何坚持绘画习惯、多渠道学习艺术知识、基本绘画工具和技巧等。对于初学者,本书打开了一条轻松通往绘画艺术的大门,对于
大卫布莱克是国际知名的美国公共雕塑家。他创作了20余个公共雕塑作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本书不但收录了大卫布莱克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而且在书的后半部分集中展示大卫布莱克早期的石器,陶器,树脂玻璃等雕塑作品。书中还包括唐纳德卡斯比特博士对于大卫布莱克雕塑设计的深入评论。
《中国古代雕塑述要》分石窟寺与佛教造像、历代陶俑、陵墓雕刻部分十四章,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门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它的发展历程,希冀对热爱中国古代艺术的读者有所裨益。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用图片集中展示了100件雕塑精品,总结了国际校园雕塑大展的艺术成就及艺术价值。《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所展示的作品,代表了国际当代雕塑的水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具有国际推广意义。
《中国古代雕塑述要》分石窟寺与佛教造像、历代陶俑、陵墓雕刻部分十四章,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门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它的发展历程,希冀对热爱中国古代艺术的读者有所裨益。
雕塑艺术是以空间体量和物质载体,通过视觉及触觉的感观体验来实现的审美活动,而用文字对其进行转换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失语”。同样,用“体量”一词形容,具体到汉代、唐代雕塑的“体量”,其实际内涵和视觉呈现的效果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何况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基于人们的感观经验、心理活动、情感与精神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一方面使艺术创作本身充满变数,一方面使艺术作品的最终结果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反响也不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中国雕塑艺术也无例外。
在雕塑教学中,朱尚熹乐于实践,勤于总结,始终认真,并形成了的体系性。本书以创作随笔的方式给广大雕塑学生展示了他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让大家分享了他丰富的经验与别样的教学生活。其丰富性不仅仅涵盖了雕塑的习作与创作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了雕塑批评与鉴赏,其中好些观点很有见地。本书图文并茂,除了可以作为雕塑教学的参考读物之外,也适合那些热爱雕塑的人们去阅读。
全书收入经典头像雕塑作品近百件,共230余幅彩图,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和19、20世纪初四个部分。作者还特地在附录中整理了收藏陈列这些经典作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古代雕塑美术馆等37个欧洲著名博物馆的详细参访信息,对喜爱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艺术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很独特的导览手册。
《木雕佳构》系《中国民藏文物鉴赏丛书》之一,选登文物力求独特、珍稀,既具史料价值又具观赏价值。实拍未经发表者,图片配以文字说明,注明年代、质地、尺寸及其相关背景资料与鉴赏内容。必要者注明真伪辨析、流传经历、今昔价值等。每件物品文字说明约50-500字不等。卷首冠以前言,简要说明该卷物品的发展历史、流传概况、鉴赏要点、收藏意向、价值判断、真伪鉴定等,约3000字左右。
在雕塑教学中,朱尚熹乐于实践,勤于总结,始终认真,并形成了的体系性。本书以创作随笔的方式给广大雕塑学生展示了他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让大家分享了他丰富的经验与别样的教学生活。其丰富性不仅仅涵盖了雕塑的习作与创作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了雕塑批评与鉴赏,其中好些观点很有见地。本书图文并茂,除了可以作为雕塑教学的参考读物之外,也适合那些热爱雕塑的人们去阅读。
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不断地开拓、进取。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地参与时代文化的建设,成了一个人是否愿意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标志。傅新民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让他的创作活动站在了时代的地平线上。 他运用了大量相互排斥的异质材料进行创作,没有材料的局限,无论是树根朽木、废铁还是铮亮的不锈钢,都能得到有机结合,他们交织、糅和、挤压、相契,在灵感、智慧的涌动中形成了对立统一的作品实体,构成了太极的坚实原点。然而作品以多变的抽象形体和异质的材料现象,为观者提出了无数的命题和想象的延伸,营造了思维与探索的无限空间。
《玉的艺术天地:第五届上海“玉龙奖”获奖作品赏析(2013)》介绍当代中国玉雕艺术,从第五届上海“玉龙奖”获奖的创作作品中,精选335件,分“挂件把玩”、“炉瓶器皿”、“山子雕”、“人物”、“花果禽兽”、“玉牌插屏”和“象牙镶嵌”等七个部分,用精美的彩色照片充分展示,并且逐件分析,在图文互动中予以点评,指导欣赏与鉴定,促进创作经验交流。知识性、指导作用、实用性兼备。
《圆融之境:澳门雕塑》充分展示澳门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系统梳理与深入探讨澳门独特文化现象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反映澳门文化艺术历史发展。
这里所说的“中国当代雕塑”,在时间上是从1979年开始的。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在这个时候终于把门窗打开了,新鲜的空气四处弥漫,人们跃跃欲试。当代雕塑的这个“当代”与人们通常所说“当代艺术”的那个“当代”还不能完全对应。这是由中国雕塑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的雕塑状态有点奇怪,它所面临的问题、它自身的学术节奏常常和其他艺术门类并不完全同步。所以,要是严格按照当代艺术的时间来划分,对于雕塑可能不太适合。另外,不能说1979年以后所有的中国雕塑都是当代雕塑。
本书是由一流的蜡像艺术家与博物馆学者通力协作,从博物馆学和艺术学的角度编写的一本图文并茂的关于蜡像艺术陈列研究与蜡像艺术理论探索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图籍。全书在总结蜡像艺术馆办展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蜡像艺术的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蜡像艺术的起源、特征、创作程序与过程,与国外蜡像艺术的比较,以及该艺术形式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内容。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对蜡像艺术的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是国内本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全彩西方雕塑艺术史,全书共收入了620幅精美的彩图,数十位西方雕塑家的代表作,让你直接欣赏世界最的雕塑作品。 该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栏目活泼,板结构合理,用通俗晓畅的文字,告诉你丰实的艺术知识,是一本阅读起来赏心悦目,提高人生品位,加强艺术修养的轻松读物。
继《艺术观潮——中国雕塑名家》及《艺术观潮——中国雕塑名家II》出版发行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之后,承蒙社会各界鼎力支持,《艺术观潮》再接再厉,值此秋色宜人、硕果累累之时,《艺术观潮——中国雕塑名家Ⅲ》也顺利结集。在此,依旧衷心感谢长期以来给予《艺术观潮》莫大关注、支持和帮助的各界朋友以及为《艺术观潮——中国雕塑名家》系列作品集增光添彩、提供精品力作的雕塑艺术家们。我们将在你们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下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出版品质,以实现更优质长远的发展目标。 ???雕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造型形式之一,是雕塑艺术家们立足生活,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借助使用不同质感的物质材料高度凝练创造出的可视、可触且兼具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空间艺术形象。它不仅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