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根据自身多年对于全国石窟艺术的实地考察写成此书,将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民间传说三者相结合,有理有据地对全国石窟艺术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从中剔析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兴衰,并且对于各个时代的审美风情也进行了独到的解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文化内涵的石窟艺术研究作品。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作品集》主要内容包括:花神、葡萄(亦称《酒神的女祭司》或《秋天》)、爱神、姐弟、美狄亚、索涅森林出口处塌陷的道路、索涅森林中的小采石场、索涅森林空地上的山毛榉、布鲁塞尔安斯帕什大街上的女像柱、布鲁塞尔安斯帕什大街上的男像柱等等。
《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笔者到该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认真的整理,回杭后逐渐梳理出了书稿的思路与框架:其一,汉画像石、画像砖存在于墓室的不同建筑部位,达到了构造与装饰功能的统一。建筑决定空间形态,绘画结合于雕刻,雕刻附着于建筑。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雕刻方法与绘画风格,只有放置在建筑的空间环境中研究。才能把握局部形式的特征意义,取得科学的研究成果。《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将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置于建筑整体中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其墓葬营造与环境的关系,揭示出墓室建筑、雕刻、绘画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特点。其二,阐释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在含义。《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运用图像学与艺术史学进行比较研究,即从探索画像的内在形式、彰显画像的深层意义为切入点,来研究海宁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及其时代
为了推动中国国内雕塑界的学术与理论发展,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中央美院雕塑系于2016年底举办了“雕塑之道——2017国际雕塑研讨会”,本书是该论坛精选的论文集,囊括了6个部分27位中外学者的学术论文,以罗丹之后现代雕塑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集中探讨了该领域内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同时兼顾对中国现代雕塑的相关研究。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