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狮子艺术》由从事传统艺术研究多年、曾出版多部传统艺术相关书籍的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郑军先生编著。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从汉字中“狮”字和生活中常见的狮子谈起,讲诉狮子这一物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和经过,诉说狮纹的图腾崇拜、传说故事、雕塑石刻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以大量的图片和收回纹样给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研究狮子。
72物候·72件手绘故宫文物 365天,每天重拾一种中国传统色 “青如翠羽,黑如乌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由具象而生色;“此五色为生气见”,色又使人联想到生气勃勃的意象。中国文化的意象世界是何其丰富,传统色是能够直接解读中国文化的桥梁。 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在字书、史籍、诗词、佛典、医书、小说中只可窥得片语,色谱更无系统传承,传统色之美渐佚失在故纸碑刻之中。 今有《中国传统色:2021·色谱日历》系统梳理365种中国传统色,又以色系排列——绿、红、赤、紫、黄、流黄、青、碧、白、黑——暗合五正色之青、赤、黄、白、黑,五间色之绿、红、流黄、碧、紫。辅以色彩相关诗文,通过每天重拾一种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是外部对中国山西介休地区宝卷说唱文学进行研究的专著。《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山西介休宝卷产生的社会人文环境一历史传播情况、文本形式内容、宣唱类型仪式、宣唱与受众人员构成诸方面。附录收入《山西永济首阳山新近发现六部清嘉庆至民国的道情宝卷》等六篇论文。调查报告首次揭示了介休宝卷宣唱与受众人员构成与《金瓶梅》宝卷宣唱之本事来源地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为晋商妇女心灵世界之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特殊的窗口。
民间银饰是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千锤百炼、历久弥新,扎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旺盛的生命力来自民间,富含着深邃的民族情感。 本书所收录的民间银饰饱含着浓郁的民间色彩。如镶满珊瑚、宝石、翠玉的蒙古族银冠,用鸟的羽毛贴的点翠银簪,用珍珠、玛瑙镶嵌的银钗等,运用多种打凿、敲磨手工艺制作;采用谐音、寓意等手法,将祈福纳祥的主题含蓄地转化为图形,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品格。这些光彩夺目的银饰品无不体现出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本书概述部分从中国银饰品源流、银饰的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全书收录民间银饰200余幅,根据银饰的种类进行编排,每幅图片附有简要说明。相信您通过本书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民间银饰的概貌。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远古的光与影的发现,到对图腾的崇拜;从岩画、彩陶、砖刻等原始艺术,到皮影艺术的雏形,向读者系统展示了皮影艺术诞生、发展的精彩画卷,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皮影艺术集成,体现了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民间浅绛彩瓷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实例,更直观地帮助刚入门的收集者鉴别各时期民间浅绛彩瓷的不同风格特征。书中收集了大量照片,并加以说明。
本书中试图以尽可能多的图例和简明的文字,系统地介绍民间剪纸的语言符号、造型观念、装饰规律,传统刀法及方法步骤,目的是为民间剪纸爱好者、艺术馆与文化站的美术辅导干部及学校美术教师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民间剪纸技艺参考书。
“传统图案精品丛书”旨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以及世界的传统文化,以飨读者。《中国吉祥图案释义》即是这套丛书中的一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座放射着璀璨光芒的文化宝库,中国吉祥图案即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广泛流布于民间的中国吉祥图案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等为题材,通过借喻、暗喻、比拟、双关、像征等手法,运用人物、花鸟、走兽、器物图案及文字等创制而成,深蕴幸福、吉祥、喜庆之意,极具民放特点,其中的一此内容与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了民间吉祥图案近3000幅,这些图案构图新奇,线条明快,画面寓意家喻户晓,通俗易懂,一些图案甚至已流失多年。书中所附文字介绍简洁生动,蕴涵丰富的民俗知识、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回顾历史,人们容易看到传统技艺所创造出的绚丽多彩的物质财富;现代社会,当人们仔细品味现代生活图景的美妙时,也应感觉到传统技艺依然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了解、珍视、保护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技艺,是当代国人文明水准的体现,是对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传统的尊重。《中国百工》,让我们一道心动变为行动。
吉祥图是寄寓着吉祥含义的图画,是人类表达吉祥心愿最直接的艺术形式之一,通俗地说就是“吉利画”与“吉利话”的融合体。《中国吉祥图》全套收共4个分册,“动物·植物卷”这个分册共收相关内容的吉祥图388幅,每幅图都附有引经据典的解释。全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的吉祥图案,渊源久远,流传甚广。在历代岩画、石刻、陶塑、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剪纸、刺绣等艺术中,都有其形象刻画,历经数千年之艺术加工,它们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这些纹样有的神奇怪异,有的形象,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吉祥图案即寓有吉祥之意的各种图案。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常见的植物、动物等,用图案的形式装饰在器物上。有时一句人们爱听的话,用谐音表达,或用图画表现出来,就是一幅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在图案中人们看到的是形象,但心里感受到的却是形象以外的语言。也就是说,除了形象美、形式美之外,吉祥图案还有一种寓意美、比喻美和语言美。 吉祥图案的产生,与封建社会的意识有关,但从纹样及其发展看,又应归功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如统治者祈望“官上加官”(公鸡和鸡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