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犀牛都是当今受世界野生动物组织保护的珍稀动物,但是象牙和犀角又是我国古代工艺雕刻品重要材料之一。绵延流长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象牙和犀角雕刻品,体现了古代艺术工匠无穷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而今,珍稀动物的牙角材料由于动物本身的稀少而愈显珍贵,象牙雕刻品的制作在日见稀少,犀角雕刻则已销声匿迹。面对传统艺术濒临消失的厄运,人们只能设法延缓其消失的速度,而无法改变其消失的命运。如果说,昆剧、皮影之类的民族传统艺术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诸原因所造成的话,那么,象牙和犀角雕刻传统工艺濒临消失则是由于象牙犀角材料的极度匮乏所致。于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限的象牙犀角雕刻品在今天就日益显得珍贵。 本册子旨在通过对象牙和犀角雕的工艺和价值的叙
根据高校该课程的课时设计,《民间美术》从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到外民间美术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虽然内容较简单,但整个框架结构很明确,将民间美术所涵盖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讲述。内容基础,涉及面丰富,符合高校课程需要。
团花是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团花剪纸/中国民间美术丛书》王继红著。
《吉祥中国大图典:招财卷》详细解读吉祥招财图案及寓意。吉祥,是中国民众对生存、生活的理想追求,不仅贯穿于人们的人生存过程,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的认识及生活态度。中国的吉祥图案,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应用广泛。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宁波朱金漆木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硖石灯彩、嵊州竹编,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本书作者张雁洲、南碎开详细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制作流程等,并对乐清细纹刻纸名家、名作作了解读。本书让乐清细纹刻纸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亲近它。
32开632页,大量图版。本书共收有关祥瑞词条共616条,分别阐释了其来源、寓意、应用、附记等,均附多幅图版。
立体剪纸应用广泛在婚庆、寿诞、乔迁、开业、赠友等传统活动中,在酒店客房、酒吧、茶馆、咖啡馆桌台台位等场所,在POP广告上均有很广泛应用。书中作品是在作者的“鬼斧神刀”之下,由一张张五彩缤纷的纸张变成了一个个立体镂空的、充满着中国风韵的奇妙工艺品。这本书通过简洁的技巧介绍和详细的图样分解,把您带入一个有趣的制作过程,我们相信,即使是从未接触过剪纸艺术的您,也同样可以剪出一些令人惊奇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剪纸,体验剪纸艺术给您带来的美妙乐趣吧!
暂时没有内容
《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访了20位手艺人,并将他们的故事连同自己对“造物”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完成了一次对何为“美”的叩问与思考。这些手艺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全球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calo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最遥远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
世人对花道有很多误解,认为花道是女性化的、感性飘渺的艺术;学习花道,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感悟力,等等。而作者告诉我们,其实,花道的世界,有着严谨的逻辑和一目了然的造型结构;花道之美,是数学式的理性之美;花道,是人人都可以学习和贴近日常生活文化的存在。 “未生流笹冈”第三代家元笹冈隆甫,从一名花道家和传统文化守护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日本花道的历史、传承、流派、花型的演变、东西方差异、插花的习俗理念和基本技巧、插花与四季、插花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的传承困境与新思路等问题。
中国的吉祥图案,渊源久远,流传甚广。在历代岩画、石刻、陶塑、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剪纸、刺绣等艺术中,都有其形象刻画,历经数千年之艺术加工,它们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这些纹样有的神奇怪异,有的形象,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吉祥图案即寓有吉祥之意的各种图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常见的植物、动物等,用图案的形式装饰在器物上。有时一句人们爱听的话,用谐音表达,或用图画表现出来,就是一幅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在图案中人们看到的是形象,但心里感受到的却是形象以外的语言。也就是说,除了形象美、形式美之外,吉祥图案还有一种寓意美、比喻美和语言美。吉祥图案的产生,与封建社会的意识有关,但从纹样及其发展看,又应归功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如统治者祈望“官上加官”(公鸡和鸡冠花)、“封侯
《代县十大民间传统技艺》分别从历史渊源、工艺流程、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状况几个方面对十大传统技艺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专题介绍,把这些艺术瑰宝形象地展示给广大读者,供大家欣赏品鉴:期待更多民间工匠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为雁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多努力。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祥瑞的神物,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述;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图案,更有无计其数的历代龙纹图案可为佐证。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化。本图集收有自殷商至清代的龙纹八百余幅,可供读者体会、观赏、借鉴。 龙纹作为一种延绵近万年的图案,经历了肇创期、演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靠迁想妙得、抒情写意、以形写神所创造的龙纹,是以“不私之私”为其精髓的中华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三停九似”、“蹬打挠踹”既是指龙纹以蛇躯为主体,广摄兽、鱼、禽等多种动物纹的局部特征,又是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做细节描写,故龙纹不仅呈现出威严震慑的阳刚之美,而且具有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复杂多重的社会属性。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图案犹如一只船,在绚丽色彩和诗意之梦中,传承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和标志性符号。作为文化符号,很多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不为人们完全理解,或众说纷纭,如同神奇密码,静静等待着人们去破译……
《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首次对出土简牍具名与书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引用材料为近年新出土简牍,从书法、文字、历史、考古等学科角度进行阐述,在讨论中贯穿着墨迹研究(书学的)、字体演进(文字学的)两条主线,既有纵向(时间线)的论述,也有横向(同时期)的比勘,力图避免单纯的墨迹形态分析或一味考证。
本书是冯骥才年画中的一个个奇迹,融于笔端倾泻为美丽的文字,带我们进入:新发现的有声有色、五彩缤纷、活态的年画产地,或遭遇一批早在人间绝迹的古画版,或细听作者对年画产地的对比言说、对古版对年画内容的考析、略说,或《中国古版年画价值及普查意义》的作者文化主张。珍贵的插图年画均来自冯骥才“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藏品。
剪纸研究不仅成为同学们认知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剪纸艺术实践也为教学提供了完全不同于学院视觉艺术传统的“心象造型”体验,拿剪刀的手更加靠近了内心和本性,剪纸使人性的叙事具有了一种更纯粹、更具活力的可能。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古老而又吉祥的纸文明传统,是我们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本书选取了作者二十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文章和作品,梳理出了剪纸艺术研究学习与创作的发展线索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