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史论结合,以生动史实切入,系统回顾了中国制造的复兴历程,并将中国制造置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洞察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剖析中国制造复兴的内在成因及其演进逻辑,透视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核,探究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制造业兴衰成败的一般规律。这是一本旨在讲好中国制造故事、建立民族工业文化自信、凝聚实现民族复兴澎湃力量的 大众精神读物 。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中国制造复兴之路 用翔实的例证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制造是如何走上复兴之路的,概述中国制造在近现代不同时期(探索期、奠基期、崛起期和由大求强期)的演进历程,探究中国制造复兴的深层根源,展现大国工业崛起的荣光。下篇 中国制造能力修炼 细致考证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基本能力所在,从不同角度翻检影响中国制造演进的产业政策取向、重
王宇、谭立勤、淳伟德编著的《国际矿产资源战 略对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对不同 类型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取向与特征进行了描述,从 竞合关系、对上下游议价能力的影响和对矿产资源安 全环境的影响等维度探讨了其对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 影响。在定量分析中,运用级别划分的思想,结合层 次分析法进行矿产资源安全评价,发现影响因素依次 为对供应链安全、国际市场安全、运输安全、国内产 业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包括国际市场、 政府服务、企业支持、资源储备、保护与提升等方面 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研究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深入总结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演化路径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母国因素、东道国因素、产业因素和企业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在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分层次树型选择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到了动态决策流程图,介绍了进入模式决策过程,并进一步运用AHP分析方法和多属性效用函数,构造了进入模式选择的数理决策模型。
本书对黄金和黄金产业的属性、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和界定,进而对中国黄金产业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还对中国黄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中国近代手工业何以长期存在?近代手工业的地位及作用如何?这两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本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手工业经济史理论指导下,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史学界的原始工业化理论,将1840年至1936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试图从宏观上回答这两个问题。本书认为,中国近代手工业是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层次,在经济形态变 中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转化当中,又是一种介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中坚力量。既遭受西方机器工业的排斥和打击,也与民族机器工业形成竞争与互补,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移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目前,中国经济正面尝试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形成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内部需求减弱的挑战,如何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及提升对策研究》机制。首先,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半参数估计方法,该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估计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分所有制、行业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以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主要考察技术引进的政策效果和市场势力的来源。再次,分析了工业部门中 僵尸企业 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分析了 僵尸企业 对资源配置造成的影响。*后,从完善资源配置和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提升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回望过去的50年,柳工始终站在技术的*。为中国工程技术行业的技术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2007年11月始,作者先后多次通过访谈、实地考察、重点案例研究等方式对柳工的历史沿革、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的剖析。对柳工的发展战略、上市融资与股权分置改革、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生产与质量管理、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市场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等1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工业4.0是正在发生的一次信息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工业革命。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将用客户深度参与的个性化产品设计,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技术工程规划和验证,智能化的制造,以零库存、零缺陷、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向客户交付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同时,用大数据和云计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积累知识资产,飞速提升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和营销方面的竞争能力。《工业4.0实践精要》以丰富详实的案例,通俗易懂的文笔,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工业4.0的技术、理论、实践和方法论。深度分析了工业4.0技术如何融合到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服务等业务流程,及其带来的颠覆式的深度变革。工业4.0是一场用信息技术把知识模型化、工具化、通用化,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知识,并以知识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本,在众多大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创新转型的现状下,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又如何保持竞争力和不被缩小生存空间吞噬?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一命题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并成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从业者亟需了解和探讨的内容。在转型领域里,从旧制造向新制造的转型过程中,传统企业若没有找到应对之道,迟早会被无情地淘汰。 由吴晓波频道编著的《转型之战(Made in China再出发)》聚焦“互联网+中国制造”战略,收录吴晓波、毕胜、叶国富、徐习明、夏华、刘德、曾玉波等行业大咖转型大课的精华内容,又不仅仅局限于转型导师的成功经验的叙述和总结,更深入探究和分析现象级转型背后的本质,立足根源,剖析从马桶盖现象到供给侧改革,从产品制造到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源,解读互联网化下的传统行业整体的变化趋势,探寻中国
电网建设风险管理是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安全、优质、及时、经济地实施电网建设的关键。本书梳理了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归纳分析了电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预警方面的工作内容、措施和方法。 本书以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各项工程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为指导,以项目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方法为重点,针对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电网工程建设的具体实践相融合,注重实操性、工具化。本书可供电网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施工单位及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管理者参考使用。
刘松林、郑言著的《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与预警 系统研究》在学习和总结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天然气安全问题,全面分析影响天然气安 全的关键因素,剖析天然气安全问题的主要本质,并 根据其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提高对天然气安全预警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紧接 着对影响天然气安全的评价指标进行预测,揭示了天 然气的未来安全水平;后开发安全评价预警软件对 天然气安全状态进行评价预警。本研究为天然气安全 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天然气安全体系的深 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煤炭净进口趋势及其背景下能源政策调整研究》讲述的主要章节内容有:中国煤炭概况;中国煤炭产量峰值理论及预测;中国煤炭需求预测;中国煤炭净进口趋势及其原因分析;中国煤炭净进口对策分析;中国煤炭净进口趋势的影响分析;中国煤炭净进口趋势背景下的能源政策调整。
张庆麟主编的《新能源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系列之一,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现状做了综述,并具体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其他能源等产业的产业现状、发展瓶颈及发展方向,讨论了新能源产业和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讨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途径,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壳牌是五大 石油公司中除bp外没有被拆解、并购的公司,发展主线清晰,发展特色鲜明。这家以贸易起家的能源公司无论产业链如何向上下游拓展,其灵魂始终流淌着“贸易”的影子——整合资源、谋取利益。 所以直至 ,壳牌也骄傲地宣称自己是“ 的能源贸易商”。其次,早期的海运贸易给了壳牌 化视野,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其“ 化”的过程。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之前,无论是英国本土还是荷兰本土,资源都相对匮乏,但壳牌的全球化视野让公司迅速在 开展业务,从第二章中我们能看到,壳牌的资源地遍及当时 主要资源盆地。这固然和英国、荷兰当时的国力密不可分,但也和公司本身的 化视野息息相关。 第三,壳牌是一个勇于突破自我并不断创新的公司。在第三章中,我们尽可能详细地写出了壳牌是如何一步步从滩海走向深海的以及如何快速整合
武盈盈编著的《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演进问题研究--以天然气产业为例》主要论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自然垄断行业绩效及其改革问题。全书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两部分内容。理论分析部分在自然垄断基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理论基础上构造了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理论,进而提出组织模式类型绩效的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衡量标准对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绩效进行理论分析。随后结合天然气产业结构特征,刻画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类型,构建起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经验分析部分首先利用构造的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分析框架解释美国、英国、阿根廷、巴西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开放进程,其次利用构造的产业组织模式分析框架判定中国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类型,分析中国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的绩效——特别对中国天然气产业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工业发展贡献给中国的不仅是国富民强的物质现实,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中国工业化进程40年》是作者长期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精心力作。全书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化进程的轨迹,阐述了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抓住机遇,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历程。接下来,作者从创造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倡导工业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智慧能源被视为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基础原动力。智慧能源的系统集成和信息管理优势,可以有效协调和对接能源供需,改变一直以来能源供应被动满足需求的模式。互联网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正在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支撑和推动能源革命,一部集政策研究、市场指引、技术创新和实践于一体的《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18)》将为我们打开解决能源难题的智慧之门。
中国是全球汽车资源涌入的热土,但仍然不是全球汽车创新的中心。 当今,世界各国汽车企业以及相关机构都积极进入中国,如果没有在中国争取到发展的机会,就意味着落后。各种汽车资源涌人中国的热情之高、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举世无双。但是,这些汽车资源还严重缺乏原创技术。从外面涌入的多数是掘金资源,基本上是成熟技术,几乎没有到中国来进行原始创新的,而我们自己仍然没有在原始创新上投入大的力量和资源。中国正处在由较低水平的创新向高水平的创新转变的过程中,仍然不是全球汽车创新的中心。 中国是全球汽车创新活跃、有活力的国家,但仍然缺少**全球汽车创新的企业。 如果从汽车创新的活跃度和热度来看,中国名列前茅,当之无愧。中国有全球积极的造车新企业,号称造车新势力;中国有勇敢的汽车投资者,他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6年半了,而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日本东芝等*核电巨无霸正面临或退出,或破产,或重组的困境。未来全球核电是走向衰落还是继续复兴与增长,世界上反核派和挺核派各执一词,分别引用对己*为有利的数据资料自圆其说,孰是孰非难以客观分辨和评价。由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主编的《全球核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提供了一份客观、独立、基于第三方视角的核能产业研究报告。蓝皮书以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尊重科学,追求真理 为指导方针,旨在为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在中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以及制定核能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前瞻性建议和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对核电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技术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展望未来的技术创新趋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对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是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丛书 新经济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探索:基于江西的研究》首先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在对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历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和计量模型,研究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其次,从产业集群、产城融合、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五个方,面探索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后,基于《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丛书 新经济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探索:基于江西的研究》构建的理论体系,以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具体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
总书记强调,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中国高铁的发展正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 跟跑 到 并跑 再到 领跑 的过程,实现了从 技术引进 ,到 中国制造 ,再到 中国创造 的跨越式赶超,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铁自主创新之路,中国高铁已经成为 中国制造 和 中国速度 的标杆。 本书在全球视域下审视中国高铁的成功实践,重点探讨 一带一路 建设框架下中国高铁 走出去 国家战略。从国际经济、外交政治、文化与文明等多个维度,全面探讨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深刻阐述高铁在构建 一带一路 国际经济合作骨架、开启高铁外交新时代、再造地缘政治新版图、重塑世界金融新秩序、重构 新陆权 、打造 人类命运共同
颜芳芳*的《大城市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在 探讨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根据各类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 提出了积*性的对策措施。针对大城市工业园区发展 问题的研究,本书共分七章,详细论述了背景意义、 国内外工业园的发展概况、城市发展贡献的机理、工 业园区的选址方法和应用案例、工业园区发展的合理 规模及模式、对策。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研究(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导言,能源供应的生产运输体系,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体系,能源供应的清洁体系,能源供应的价格体系,参考文献,后记。
目前,中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随着工业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再次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与以往的转型升级有所不同,目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基础、增长动力、生产组织模式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趋势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业转型升级不再意味着单纯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其内涵更加丰富,路径也更为复杂。 《中国工业增长趋势及转型方向研究》从中国工业发展阶段和环境变化着手,分析了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未来趋势,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和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