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日本逐渐成为中国除美国、欧盟之外的第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对日本而言,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市场,无疑使中国成为其的贸易合作对象。恢复邦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到了2002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中日贸易额已达到2000亿美元,至2011年已达到了3449亿美元。但是,随着贸易的扩大,各种贸易所引起的纷争也随之增多。如何应对中日两国的贸易纷争,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成为日语和法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既擅长日语又精通中日两国法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中,学习和掌握日语中的法律语言又是其基础和关键。《中日法律词汇对比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中日语言对比的方法,分11
世上只要有不穿裤子的皇帝,就必定有一针见脓的天真童音,这是因为世上总有一些人是不受蒙蔽的。本书献上的长长短短的文章,本书献上的长长短短的文章,都是些杂俎,大多为游戏笔墨,有的还是微型论说文
商务律师事务所是现存很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在经历困难、威胁和改变后,律师事务所的利润实现了长期、持续的增长。法律服务比其运营的经济环境发展得更快。大多数合伙人都认为,无论如何,未来仍将如此。 潘言博、丽萨·哈坎森著的《律所再造――律所革命的宣言书(汉英对照)》将解释律师事务所正站在生存的十字路口,一旦走错方向,可能发生倒闭。 在论述该结论的过程中,本书剖析了商务律师事务所的内部运营,提出了很好的幕后观点。 无论是想带领律师事务所冲出迷雾的合伙人,还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和其他法律从业者,或是启发职业生涯的法学学子,本书都是推荐阅读书籍。
《中国式慈善基金会》是一本以法律视角介绍慈善传承家族财富的工具书,由业内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律专家和财富管理专家撰写。书中详细阐述了慈善与家族财富传承、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市场的关系,并由慈善领域专家和知名财经人士。 这本书剖析了中外有名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信托案例,结合我国慈善领域很新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政策在我国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入探讨了慈善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功能和作用,慈善和公司治理及资本市场的关系,慈善基金会的设立与运营,慈善基金会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公益金融等内容。这本书旨在向读者传递慈善领域的靠前理念,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公共舆论的力量》为戴雪研究英国法之著名作品。戴雪选取独特角度,研究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变迁与英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舆论思潮之间的深刻关系,是理解19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史不可或缺的、充满洞见的著作。本书由12次讲座构成,逐次论述了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关系、特点,以及19世纪英国的三个主要立法时期,即托利党主导的立法停滞时期、辉格党主导的边沁主义时期以及19世纪末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集体主义立法时期。 经由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国家及时代,其立法如何较为迅速地体现了社会阶层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能初步了解现代社会中立法和思想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