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民法学巨著——《现代罗马法体系》的第八卷。李双元教授等学者于1999年翻译出版了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萨维尼提出了的“法律关系本座说”,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私法和冲突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李双元教授等学者精准而专业的翻译,使本书能大限度地体现萨维尼的法学思想。
本书通过对公证证明基本理论与政策性问题的深入阐释,系统地论证了公证自西方舶来之后,与中国传统固有的“无讼”法文化消解融会,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其价值功能、运思模式、效力结构、责任承载等诸多面相。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公证制度存在的若干理论问题加以必要的梳理、廓清与厘定。本书是部系统研究公证证明制度的学术专著,对我国公证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机制完善具有的学理参考价值。
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是一个学界较少关注的领域,国际关系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设“国家安全法”课程的高校。在课程讲授中,师生运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对国家安全法治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交流,形成了涵盖国家安全立法问题、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法治问题、社会生态安全法治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新领域的法治问题四类主题。这些研讨论文展现了年轻人研究国家安全法治问题的新视角和新观点,是在一个日益彰显其重要性的研究领域中所做的难能可贵的探索。
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劳动条件变更法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该书出版时间虽然较长,但劳动条件变更的基本法理并没有大的变化,而且这些法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愈加显现了其学术价值。 我国正处在劳动力市场迅速发展时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以后,由于市场的变化,劳动条件需要加以调整和变更,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并考虑企业市场生存的要求,需要对这种调整和变更加以法理分析和考量。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在集体性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运用法理对问题加以充分阐释,有必要对国外理论加以借鉴。
东吴创办于1901年,作为中国最早的西制,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半个世纪中,东吴英才辈出。吴经熊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他在近代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制建设、法律实践以及对外法学交流等方面都起过性的作用。孙伟博士的《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正是旨在深度解读吴经熊法学人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