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该法就国家监察机关、监察范围、监察职责、监察权限等方面作出规定。对该法,亮点如下:1.监察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上下一体。2.监察委员会可以设置派出监察机构,根据授权行使部分监察权。3.监察委员会实行监察官制度,作为监察权行使的基本单元。4.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监察对象不以身份为限,关键看是否履行公职、从事公务。5.监察机关的职责包括监督、调查、处置三项具体权能。6.监察机关只有在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时,才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7.调查、处置充分体现坦白从宽。8.立案报告由监察机关主要领导人员依法审批。9.留置权的行使有严格限制,且折抵刑期。10.监察机关内部监督严格,防止 灯下黑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经2023年11月24日国务院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2023年1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8号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共六章,对设立、变更与终止;支付业务规则;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该法共七章、七十一条,对机构和人员、形式和范围、程序和实施、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为了规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保证法律援助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共六章、四十六条,对申请与受理、审查、指派、承办作出规定。
这是一本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书,涵盖了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如,员工入职与劳动关系的建立、员工管理与规章制定、员工的离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作者提炼和总结了126个典型案例,为企业在新劳动法律框架内进行实务操作提供了有益参考。有针对性地对许多具体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无论是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此书上市以来,持续并增订改版至第7版,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合同法律领域的经典品种。本次增补新增了“2017-2019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化指引”及全新“全国各地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常见参数索引”等内容,力求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详细的指南和对策参考。
《未名·轻松阅读·小书大思想:话说法律》通过介绍50位杰出的法律才智之士的人生,精炼地展示了2000年法律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历史。该书把这些的辩护律师、法官、法典编撰者及法理学家纳入10个法律概念下进行介绍,而这些概念正是现代司法体系的基础。 溯源法律之初,探寻立法之人,思量衡法之物:发现的行动主义律师、人权辩护者以及国际法的创始人。 从汉谟拉比及中世纪欧洲法典,到启蒙时期勇于突破创新的法律理论家。再到当今世界关于人权起源、人权范围的辩论,《话说法律》为主宰现代生活的法律系统绘制出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法律解释是现代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以实际操作为指向,对法律解释的概念,首先从法律解释的场合、主体、对象、目标和认知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法律解释概念所涉及的问题作出核理。然后从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正当性证明的角度,围绕解释论点的构建、运用和展示等方面对法律解释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着眼于法律解释活动所在的制度框架,探讨中国法律解释权和解释体制的现状、特点、问题和重构。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司法基本理念和司法现实的著作,主要从司法原理、司法体制、司法职能、司法运行、司法技能、司法伦理、司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司法主权与国际司法合作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期有助于提高我国司法水平,完善司法体制,促进法学教育,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本书中,各章共同关注的问题是,转轨经济中法律制度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关注的是经济中的法律制度,大多都是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视角分析制度的法律。其中每一篇论文都是经过实证调查,取得大量的数据资料后进行研究分析的。有理论假设、有经验证据、有分析工具(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检验分析,这就已经大致具备了科学性质。作者相信面对极其复杂的社会现实,这是一种务实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这也是作者喜欢本书的第二个理由。 本书中研究展开的背景是经济转轨时期,理论框架主要是制度经济学,而方法则主要计量经济学。 本书中的论文关注的是,法律或法律制度在转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法律的实施状况、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2008年6月1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终于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草案,从而完成了《公约》个人申诉机制的制度起草和设计工作,并即将在联合国大会获得审议。笔者相信,随着国际社会人权主流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进一步重视和倡导,该《议定书》在联合国大会的通过并最终获得超过十个缔约国的批准,从而真正生效将是确定无疑、指日可待的。同时,鉴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性质特别是可诉性问题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样可以预见的是,《议定书》的缔约国数量不会很多,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书通过国际上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倡导者布鲁斯·波特先生和直接目睹和参与《议定书》起草工作的联合国经济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来说,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已经对其构成了严重的制约,这已经基本成为共识。比如,现行法对非营利组织采取了限制成立、限制竞争、限制规模的政策。不仅成立条件苛刻、设立程序繁琐,而且禁止非法人社团、未登记社团的合法存在;行政管理上采用双重管理体制,给非营利组织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赋予了管理机关非常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有关的民事法律十分混乱,并且存在着明显的法律漏洞,这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成立和运作的成本增加,并且增加了发生各种纠纷的危险,等等。本书就是对这些基本问题的阐述与深入分析,旨在为中国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北大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是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学生独立组织和编辑的法学辑刊。《评论》坚持学术自律、自主和自尊之方针。 《评论》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初审通过的论文由编辑部隐去作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交由审稿人评审并提出书面的评审意见。审稿意见包括是否可以采纳和如何进行修改,并阐述相关之理由。对于审稿人提出不予采纳或应予以修改的论文,编辑部隐去书面的不同意见,由编辑委员会复审。除了编辑委员会专门聘请的专家外,凡在《评论》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即可成为《语汇论》的审稿人。 《评论》采用国际学术刊物通行的注释体例。具体参见《评论》中所刊论文的注释体例。
在《楼花炒卖风险防范:商品房预售管理制度探析》中,作者对商品房预售的现行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将法学理论研究与房地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商品房预售合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和立法缺陷,特别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缺陷,以及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以后产生的新的法律关系。该书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法理分析论述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的法律性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性质、商品房预售按揭的法律性质,并希望通过立法:一是完善现行的预售合同登记制度,通过预告登记赋予预售商品房登记准物权的效力,保障预购人的权利免受后来人的侵害,从而真正保护预购人的利益;二是在法律上确定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合法性,并制定再转让的统一规则,规范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种类、条件、程序等;三是从法律上将商品房预售按揭与
《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法律分析》主要对互联网金融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和商业模式进行法律分析,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上的金融产品销售和通过互联网的融资等多种模式,主要特点是针对具体的案例和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不拘泥于抽象的理论。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支付;第二部分互联网上的金融产品销售;第三部分互联网直接融资。具体内容包括:支付能够走多远;红包的法律问题;由娱乐宝看投连险产品监管;陆金所富盈产品合法合理性分析;房产众筹商业模式及法律问题初探等。
《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3个月出版一辑。她继承了《经济学家茶座》“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第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她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热点;强调通俗,但绝不追求庸俗。 为了进一步强化可读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法学家茶座》还精心选配了漫画、插图30多幅。在《茶座》里,众多法学家抱着轻松的心态,用尽量通俗的文笔将百姓生活中的法理娓娓道来,这种将理论性与通俗性糅合贯通的风格,在当前众多的法律类书刊中可谓独树一帜。
作者以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视角,来审视法学的学习,以“至简、实用、可读”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法学学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维、职业理想,到法律人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论文的写作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导法学院新生迈入法律之门,顺利“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