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作者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的随笔,以个人短篇文章结集的方式呈现,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检察工作的认识和对当前检察改革乃至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内容涵盖了检查工作的文书上网、司法责任制、检察官配置及考核以及挂牌督办等,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如何完善现代体察体制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的设置、组织和职权,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 2018 年 10 月 26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 共和国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本书*特点的是新旧法条对照表,该部分将新旧法条之间的未修订内容、修订内容以及新增加的法条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对照说明。本书便于读者以*直观的方式在已经掌握的原法内容基础上,了解修订变化,从而快速掌握该法的新体系和新内容。
本书以聚焦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为核心,主要内容从以下6章作了阐释:检察体制改革概述、检察体制改革的指导理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国外检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启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作者鲜明地提出了中国检察体制的改革目标: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优化法律监督职能、健全诉讼机关职能;改革的重点为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优化刑事检察职能、强化民事检察监督职能、适时强化行政检察职能。本书论述全面充实,对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当下困境及其改革路径的建议发人深省,可以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完善提供参考。
本书由模拟刑事法庭基本理论、模拟刑事法庭脚本、案例导引三编构成,主要包括:模拟刑事法庭概述、刑事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犯罪事实的判断、刑事庭审程序、定罪(罪名的司法认定)、宣告刑的确定、张某抢劫案模拟刑事法庭脚本等。
本书稿研究的 司法官 ,主要包括审判官(当时一般称推事)和检察官两类司法人员(因研究关联,也会部分涉及司法行政人员、法政毕业人员等)。时间上限为1906年,因为中国现代新式司法机构和司法官群体始于该年;下限截止到1928年,因为该年民国北京政府终结。需说明的是,在此期间中国存在多个政权,如南京临时政府、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等,这些政权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在此暂不论及。简言之,本书稿以掌控中央政权的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现代中国法治的艰难历程,呈现法制移植在现代中国展开的复杂状态。围绕这一主题,书稿从现代司法官产生的 旧 路径与 新 通道,清末制度变革与司法官群体组合构成,辛亥鼎革后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内外生态,法治环
《保卫与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分为三部分。部分为保卫理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保安理论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为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其中保卫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四个专题,由张弘、李伟清、张跃、张阿虎、李丹阳、高滢骐同志撰写;保安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十二个专题,由裴岩、石芳同志撰写;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八个专题,由寇丽平、李春勇同志撰写。全书由张弘同志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