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调解是一种由中立的第三方帮助双方当事人界定、厘清争议焦点,促使双方沟通,以相互让步、面对面协议的方式解决家事纷争的机制。本书从学理的角度对我国建立家事纠纷法院调解机制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法官的实践理性论》的研究以法的实践理性为主线而展开:从与理性密切相关的经验、信仰、思维等方面解析法官的认知、功能等;从与法官审判活动相连的能动司法、自由裁量、裁判文书等多种方面来探讨法官的角色定位;从与法官职业相关的法官科层管理、职业化与精英化、司理等各种机制解读法官的地位,进而最终探讨当代中国法官在面临挑战与机遇时如何应对的司法理性发展走向。全书共有18章,分列70个问题,煌煌近百万余字之巨作,其中展现的研究方法有哲学、社会学、逻辑学、伦理学等诸种方法论原则的综合运用,而如此多面的对法的实践理性思考,揭示当代中国法官的经验与逻辑世界之堂奥,这在当下的学界并不多见。
《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吸收了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方法,以合同为视角、以“应然”为方向,努力寻求公司法的实质正当性。传统的公司法理论,通常以“市场缺陷要求国家干预”、“社会利益本位”等宏大的解说为公司法的强制性提供理论基础。但这一解说,无法解释公司法中为什么存在大量的任意性规则。而且,即使市场的确存在缺陷,但公司法以强制性规则取代公司参与方的“自发秩序”,又应当如何获得正当性?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理论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推动庭审的实质化以及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公诉工作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实践中普遍存在本领恐慌,习惯了在庭审中照本宣科的公诉人如何在本领和能力上实现转型升级?这正是本书的关切。 法庭辩论已然由单一的定罪之辩或量刑之辩向证据之辩、事实之辩、程序之辩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庭审的抗辩性增强,变数更多。这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庭审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能力。这正是本书写作的缘起。 立足公诉实务,关注理论前沿,贴近办案一线,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真实案例贯穿始终,阐述出庭公诉之道。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本书是美国社会科学界迄今为止系统和详尽的一部关于联邦法官行为的著作,由波斯纳法官与政治学家爱泼斯坦以及经济学家兰德斯合作完成。本书科学分析了美国联邦法官行为背后的利益动机、影响因素并且以实证方法展示了政治和司法体系中的法官角色。本书中,作者以统一的法官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在丰富的量化数据支持下,以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综合视角审视了美国各个层级联邦法院法官的决策选择,并着重讨论了联邦法官避免发表不同意见、谋求职位晋升、向律师发问等行为背后的激励因素。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推动庭审的实质化以及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公诉工作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实践中普遍存在本领恐慌,习惯了在庭审中照本宣科的公诉人如何在本领和能力上实现转型升级?这正是本书的关切。 法庭辩论已然由单一的定罪之辩或量刑之辩向证据之辩、事实之辩、程序之辩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庭审的抗辩性增强,变数更多。这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庭审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能力。这正是本书写作的缘起。 立足公诉实务,关注理论前沿,贴近办案一线,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真实案例贯穿始终,阐述出庭公诉之道。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机制的基本问题》通过追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部分国家和中国近代司法权独立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并搜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宪法保障机制资料,探寻我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宪法规定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完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宪法保障机制的思路与方案。从国际视野把脉问题,研究了域外先进法治国家(地区)在司法权独立运行上的保障机制,包括司法职业保障体系、司法人员任免、晋升及管理以及司法责任制与司法人员惩戒制度等,并提出中国可以借鉴的内容。
从事法官工作之后,对书记员职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记员是国家审判机关中不可缺少的职务之一,其工作内容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其与法官在工作中的默契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往在审判工作中边干边学的书记员培训方法,所耗费的工作时间过长,不仅牵涉法官很多工作精力,也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能使年轻人提前全面了解书记员职务,无疑可以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从审判工作的长远前景来说,对书记员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这是我写《法院书记员职务概论》一书的初衷。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法院书记员的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法院书记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气质、性格、人际关系及司法礼仪等;下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