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论》被视为犯罪学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法学体系中,《犯罪人论》将犯罪者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客体,从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犯罪人群及其行为,力图从客观上掌握犯罪行为与犯罪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关联,从而促使犯罪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产生。《犯罪人论》在西方犯罪学界久负盛名,于2000年由黄风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出版,曾得到再版。本次由黄风教授对翻译重新修订,授权我社出版。
本书系统介绍了澳门刑法的历史沿革、表现形式、适用范围,以及犯罪论体系概述、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犯罪竞合等内容。本书既是一本适合于大学本科教学用的教科书,也是一本关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专著。作为教科书,本书力求做到使学生对整个大陆法系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一目了然,对澳门刑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作为理论专著,本书也凝聚着作者在长期执教生涯中形成的心得与体会,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许多基本问题,阐述并论证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作者将德国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归纳为双系统的理论。所谓的双系统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是指,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该当犯罪的标准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理论系统共同完成的:其一是判断行为性质的 三要件 系统,其二是评价行为价值的 不法-罪责 系统。前者是判断系统,后者是评价系统。尽管不同学者对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主张和论证,但是本质上其理论范畴都没有脱离这两个系统。我国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从日本、德国接触和输入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因此这一传统理论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才能融入中国刑法的文化和司法实践中。本书用结构主义的方式,按照德国刑法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论证双系统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现状,希冀这次进入他者(成熟)理论状态的训练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刑法提供理论进阶的可能性。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永恒话题。从我国连续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来看,犯罪化都是历次刑法修正的主题,并且,近年来犯罪化呈现出扩大化之趋势。对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仅要知道刑法修正的是什么,更要知道其合理性及不足。对某种行为而言,是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该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是对其作出判断的基础。总体上,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刑法的人权保障理念及其谦抑原则等要求对危害社会行为进行理性地犯罪化。
首先,本研究系统的总结归纳了古典犯罪学、标签理论等理论学派的研究成果,并对对这些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进而对重新犯罪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分析和界定。其次,对我国古代的重新犯罪防控思想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再次,对国外重新犯罪防控思想和防控模式的概括和介绍。第四,清晰的呈现了我国转型期重新犯罪问题现实状况。第五,以“三位一体”理论框架分析重新犯罪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重新犯罪是诸多不稳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微观个体行为主义理论,还是宏观结构主义理论,都无法全面、系统、辩证的予以解释和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第六,本研究尝试构建重新犯罪防控机制。其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构建重新犯罪的社会防控机制。 ,总结和讨论。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杀人、强奸、变态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
本书系统介绍了澳门刑法的历史沿革、表现形式、适用范围,以及犯罪论体系概述、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犯罪竞合等内容。本书既是一本适合于大学本科教学用的教科书,也是一本关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专著。作为教科书,本书力求做到使学生对整个大陆法系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一目了然,对澳门刑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作为理论专著,本书也凝聚着作者在长期执教生涯中形成的心得与体会,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许多基本问题,阐述并论证了自己的见解。
《犯罪重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该书由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者联袂写作,这些作者都是世界的、适格的并且享有盛誉的法庭科学执业者。《犯罪重建》首先介绍了犯罪重建的发展历史和道德规范,然后阐述了更具实用性的常规重建方法和实践标准。该书最后介绍了重建人员出庭作证的行为规范和证据的可采性等问题,旨在确保犯罪重建人员做好出庭作证的准备工作。该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首次为犯罪重建提供了实践标准;第二,为犯罪重建人员提供了明确的道德准则:第三,首次考察了检验者偏见和观察者效应对法庭科学证据解释的影响:第四,是犯罪重建领域的理想教材,适用于犯罪学和刑事司法领域有关犯罪重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由美籍华人、世界项级法科学专家李昌钰博士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陈新山博士翻译。《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先进技术和实用方法,是其50年工作的总结和现代技术精华之体现,深受读者欢迎。《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分三章、十六节、约十万字,配有插图64幅。
《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由美籍华人、世界项级法科学专家李昌钰博士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陈新山博士翻译。《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先进技术和实用方法,是其50年工作的总结和现代技术精华之体现,深受读者欢迎。《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分三章、十六节、约十万字,配有插图64幅。
本书在探讨了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无被害人犯罪的哲学、刑法学和现实基础,之后讨论了我国刑法规定的无被害人犯罪的范畴并就其中关犯罪非犯罪化的理由和前景进行了论述,由此说明无被害人犯罪客观存在的现象,以期引起刑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
自20世纪以来,国外对过失犯的研究相当活跃,但一直以来受“刑法典以处罚故意犯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为例外”思想的影响,学界对过失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书是中国人民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暨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的会议论文集。会议汇聚了大陆和台湾地区几十所七十多名专家学者,针对过失犯的研究做了专题探讨。本书围绕过失犯,对过失犯的基本构造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过失犯的构成及若干实务问题。特别对交通过失和医疗过失两个近年来多发的过失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会说话的尸体草籽的秘密血滴定向连线分析弹道学原理分析诡异的密室爱恨情杀还是意外死亡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插翅难飞的火厂是否案谁在说谎蛆虫生龄的奥秘天衣无缝的碎尸计划男女足迹特征人像组合性变态犯罪行为难以置信的作案工具假案的识别
本书是2001年第七届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汇编。主要内容有: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以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为中心;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交通事故和过失论;企业灾害和过失论;重大责任事故研究等。本书是21世纪首次(总第七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这次讨论会是2001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以前的六次分别在上海和东京举行。与以前的讨论会相比,这次讨论会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参加人员相当广泛。这次讨论会不论中方或日方,都有较多的学者参加。就中方而言,除北京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学者、研究生参加外,还有实际部门的法律专家以及来自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和中南各高校的刑法学者。中日双方与会的学者,既有的老年刑法学家,也有杰出中青年刑法学者,可谓是“群贤
本书系统、全面、 地介绍了犯罪现场调查中的主要技术手段,重点介绍犯罪现场处理的方法,此外还包括数据库技术、数码相机、DNA分析和计算机辅助等现场重建技术的介绍。全书共分十六章,每一章包括关键词、学习目标、具体内容、总结、复习题、延伸阅读参考文献和附录。本书是一本详尽的教科书,可用于技术民警、法官、检察官、狱警和律师的培训材料,也可作为公安院校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教辅书籍。本书也适用于专业领域外对犯罪学、侦查科技和推理破案感兴趣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