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二十个专题(即行政诉讼理念、行政诉权、行政诉讼类型化、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衔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当事人、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诉讼审查标准、行政诉讼判决、行政诉讼起诉、行政诉讼审理程序、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行政诉讼强制执行、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协议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行民交叉诉讼),全面、客观、系统地评述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充分反映出21世纪二十余年来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风貌。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培育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主编带领全体撰稿人员重点阅读了发表在国内法学核心期刊上的二十个主题的近千篇代表性论文,并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写作,最终有了这本行政诉讼法研究综述书。
本书由全国各地法院选送2010年审结的行政类案例,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10年中国行政审判的全貌。
本书的内容从西罗马帝国灭亡时开始。在这一时期,日耳曼各部落在今天的俄罗斯、巴尔干半岛等地纷纷安营扎寨,并形成了相对原始的习惯法体系;与此相对,尚存的罗马文化则代表着一种更为先进的法律。接下来是一段政治融合的时期,“从优士丁尼时期至封建时期”是本书编要叙述的内容。这一时期,许多现代国家的轮廓还不明显。但是到11至13世纪时期,新的轮廓已经形成;因此,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历史就必须按照不同的国别来进行。第二编讲的是意大利法。我们必须首先来叙述意大利法,因为12世纪时期罗马法的复兴是所有日后发展的中心事实。梅特兰说“意大利正要成为一段时间以来整个世界法律史的焦点”。后来在法国、德国发生的一系列法律事件,读者如辅以对于意大利法知识的了解及对其影响的把握,往往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他各国各学派的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实践面临诸多深刻的矛盾与问题,说其陷于困境之中亦不为过。《行政复议法》反当代各国争议解决制度的发燕尾服之道而行,将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而刻意回避司法化,是为症结所在。改革行政复议制度,必须从司法化这一根本入手。所谓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化,并非照搬司法程序,亦非搞“一刀切”,而是在保持以行政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效率优点之同时,尽量引入司法程序所具有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根据行政管理的具体领域,当事人受到影响的权利的性质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设计,使行政复议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限度地保护公民与组织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