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3折-4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行政诉讼法 何海波 著 法律出版社【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何海波 著 /2011-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关于行政诉讼法的非常有特色的专著型教材。全书分5编、15章。除了总论,分别为:受理条件(法院可以审理哪些案件),审查标准(法院判断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标准是什么),救济方式(法院能够给予当事人什么样的帮助),以及诉讼程序(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循的程序)。本书的篇章结构并不采用《行政诉讼法》的章节体系,也不同于主流教科书的体系。作者何海波,法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行政法学家罗豪才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目前行政法领域的中青年学者。

    • ¥33 ¥84 折扣:3.9折
    • 刑事实体法学 王作富 主编 群众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王作富 主编 /2000-01-01/ 群众出版社
    • 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修订刑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掀起了一个学习、宣传刑法的新高潮,新的刑法教材、专著大量出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学术景象。但是,另一方面 ,我们也看到,在刑法研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总是和实践问题,人们见仁见智,对刑法规范的理解,众说纷纭,诸多疑点、难点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了能在这方面作一点贡献,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和博士研究一,就若干专题撰写论文,重点是对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为了开阔读者的思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刑事产法的有益经验,我们也吸收了几篇就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

    • ¥43 ¥123.37 折扣:3.5折
    • 行政程序法研究 王万华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王万华 著 /2000-11-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行政程序法研究》一文从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比较入手,在分析行政程序的特性基础上,对行政程序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八章: 章,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笔者首先分析了行政程序的定义,认为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在现代社会具有双层含义,包括技术层面的行政程序和制约行政权力层面的行政程序。其次,对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二者的异同及行政程序对诉讼程序的吸收、借鉴。提出行政程序不能完全司法化,只能结合行政程序自身的特点,适当吸收司法程序,在程度上实现司法化。 第二章,行政程序法的基础理论。笔者从批驳“程序法等于诉讼法”的观点入手,阐述了行政程序法的概念、渊源和功能。行政程序法作为程序法的一种,是指规范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

    • ¥36 ¥93 折扣:3.9折
    • 司法鉴定证据研究 纪宗宜 等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纪宗宜 等著 /2012-06-01/ 法律出版社
    • 查明案件事实,弄清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保障,司法程序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实现,在现代的司法证明活动中,司法鉴定是服务于司法的科技实证活动。那么司法鉴定是什么,该怎么实现司法鉴定?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刘红、纪宗宜和姚澜便三位教授的《南岭法学学术文库·司法鉴定证据研究》吧。

    • ¥33 ¥101.37 折扣:3.3折
    •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范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范愉 著 /2000-06-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非诉讼纠纷方式(包括传统的调解与现代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即ADR)是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现代法治条件下非诉讼纠纷方式的地位、功能、理论框架以及制度建构;同时,对世界各国现行的、从民事诉讼制度到各种ADR所构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建构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出初步的设想和预测。主导思想是,主张在法治的前提下提倡社会成员的自治性;在注重纠纷解决的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益与效率;在弘扬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提倡协商与双赢的精神,在健全民事诉讼制度的同时,重视发挥传统和新型的ADR的作用,并使二者达到协调和互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现实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36 ¥89 折扣:4折
    • 刑事诉讼法哲学 陈浩铨 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陈浩铨 著 /2008-03-01/ 法律出版社
    • 《刑事诉讼法哲学》的论题显而易见地把刑事诉讼法的哲学观作为讨论的中心提了出来,提出这一中心论题的根据在于:刑事诉讼法的哲学意义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疏忽和延宕了。然而,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如此紧迫地要求理解刑事诉讼法哲学观的实际意义,要求给予这种哲学观以深刻的阐述和精详的论证。 《刑事诉讼法哲学》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规定的基本理念。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判定这个基本理念。既然刑事诉讼法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真理而并非单纯的国家意志或命令的表述与诠释,那么,《刑事诉讼法哲学》就不能囿于现行法律原则与规定的平面性,而必须扩展至客观事实特别是案件事实本身的深度。因此,就必须探寻刑事诉讼最内在的本质,追溯刑事诉讼形而上学的本原,运用刑事诉讼形而上学

    • ¥34 ¥89.37 折扣:3.8折
    • 公证证据收集与合法性审查 刘占一 著 山西经济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刘占一 著 /2007-10-01/ 山西经济出版社
    • 本书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对公证证据的概念与特征、种类、分类、结构形态与特点、公证证据的收集、证据能力的判断和对公证证据材料合法性审查的要求等方面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二是通过对不同民事主体的系统分类,用列举的创作方法告诉读者,属于哪种民事主体申办哪种公证事项当事人应当提交哪些不同的身份、资格证明;三是根据我国物权立法和知识产权立法对财产权利的法律定位,分别从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知识产权4个层面对财产(有形财产、无形财产)权利证明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告诉读者属于哪种公证事项当事人应当提交哪些不同的财产权利证明;四是用列举的创作方法,在本书中列举了420多个当事人申办各类公证分别应当提交的有关身份、资格和财产权利证明,且都有出处和依据,确保了公证证据资

    • ¥46 ¥123 折扣:3.7折
    • 民事裁判方法 杨立新 著 法律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杨立新 著 /2008-04-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共分5个章节,对民事裁判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民事裁判方法的现状及其改进、发现请求权、请求权定性、寻找请求权法律基础、确定请求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36.99 ¥95.83 折扣:3.9折
    • 刑事辩护论—中国法学博士文丛 熊秋红 著【正版】
    •   ( 0 条评论 )
    • 熊秋红 著 /1998-07-01/ 法律出版社
    • 该书融理论探过与实务辨析于一体,从刑事辩护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入手,在大量搜集掌握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以及广泛参考借鉴外国有关立法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诉讼价值、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责任、辩护人介入侦查程序的意义、起诉便宜主义与保障辩护权的关系、审判方式改革对辩护职能的影响以及简易、速决程序和死刑案件审判程序中如何保障辩护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探索世界各国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解决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新颖,论证充分,分析透彻,展示了作者的学术敏感力和资料能力。书中论及

    • ¥31.4 ¥89.1 折扣:3.5折
    • 举证责任及其分配标准 叶自强 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叶自强 著 /2005-06-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详细回顾了举证责任及其分配问题的历史沿革,研究了诸学说的利弊和新近的发展现状,着重探讨了举证责任的两重性、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举证责任与推定的关系、举证责任与既判力的关系、举证责任与法律真实理论的关系,以及特殊诉讼形态下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分割等问题。内容全面、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精密,脉络清晰,方法适当,是举证责任理论领域中的一部力作,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法学研究人员、法律专业师生,尤其是司法实践工作者参考。

    • ¥36.25 ¥91.53 折扣:4折
    • 司法鉴定证据研究 纪宗宜 等著 法律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纪宗宜 等著 /2012-06-01/ 法律出版社
    • 查明案件事实,弄清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保障,司法程序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实现,在现代的司法证明活动中,司法鉴定是服务于司法的科技实证活动。那么司法鉴定是什么,该怎么实现司法鉴定?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刘红、纪宗宜和姚澜便三位教授的《南岭法学学术文库·司法鉴定证据研究》吧。

    • ¥32.99 ¥85.47 折扣:3.9折
    •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法律科学文库 范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00-06-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非诉讼纠纷方式(包括传统的调解与现代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即ADR)是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现代法治条件下非诉讼纠纷方式的地位、功能、理论框架以及制度建构;同时,对世界各国现行的、从民事诉讼制度到各种ADR所构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建构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出初步的设想和预测。主导思想是,主张在法治的前提下提倡社会成员的自治性;在注重纠纷解决的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益与效率;在弘扬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提倡协商与双赢的精神,在健全民事诉讼制度的同时,重视发挥传统和新型的ADR的作用,并使二者达到协调和互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现实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32.99 ¥85.47 折扣:3.9折
    •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 李龙 著 法律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李龙 著 /2003-01-01/ 法律出版社
    • 世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走过了一个从旧实体法学说到诉讼法学说,再到新实体学说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尽管这三个阶段的学说都不完美,便实体法学说是诉讼标的理论的必然归属。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建立必须考虑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官的素质,必须考虑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诉讼目的以及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相适应。作为中国大陆本系统研究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专著,作者并没有试图终结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争论,也没有试图建立一种的、的理论体系,只是在对各国现存的诉讼标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后选择了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可能其理论本身不是的、的,对许多问题的解释或许也不是最彻底的、最能自圆其说的,但作者对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独具匠心的设计是最能与我

    • ¥44.99 ¥116.55 折扣:3.9折
    • 民事诉讼法 (美)弗兰德泰尔 等著,夏登峻 等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美)弗兰德泰尔 等著,夏登峻 等译 /2003-1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民事诉讼法(第3版)》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有大量的援引、脚注、有关民事诉讼的论文以及许多著名判例都是阅读、研究不可或缺或非常有用的法律资源。从该书本文的内容来看,比耶鲁大学著名民事诉讼法教授JamesHazard1985年著的《民事诉讼法》多两章,约30万字。正如《民事诉讼法(第3版)》作者在序文中所说:“第三版的目的是使这一卷本包括重大变动和发展的内容都能跟上形势,确定内容丰富、翔实”。 其次,书内有附录《西方法律出版公司民事诉讼法检索》,共有八章,导言除外。告诉读者Westlaw有关民诉的联邦和州的规则、法令、法规、判例法、判例和论著、评论等等数据库以及多种检索方法。只要我们有Westlaw联网关系,就可随时检索你需要的详细资料。同时还让你可把握新的动态,给你提供新的数据库,仅用你的指端就可拥有法律文献检索

    • ¥34 ¥86 折扣:4折
    • 新编网络纠纷办案手册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法律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2008-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根据人民法院2008年2月4日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编写。 本书收录大量作为办案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审判政策及其他司法业务文件,并收录部分地方法院的审判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等,均针对网络纠纷所涉案由科学、合理地编排,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各案由相关法律文件。本书是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的常备工具书,也是社会一般公民依法维权的实用依据。

    • ¥39.99 ¥103.6 折扣:3.9折
    •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 张卫平 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张卫平 著 /2004-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从比较的视角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立体地刻画了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并进而阐明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生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由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是原有社会体制的产物。有悖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民事纠纷解决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已经不再适应我国民事诉讼现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实现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通过转换体制,建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的诉讼体制,这种转换后的新体制是以当事人主导为其基本结构的体制。本书还进一步从技术层面详细地论述了诉讼体制转换的基本作业。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划时代的修改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 ¥32.6 ¥84.98 折扣:3.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