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并在实践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全球治理指的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对全球公共事务进行共同管理。 本书将从国际法治与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法治与国际经贸新规则两个方面着眼。分为三部分:国际法治与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法治与国际经贸新规则;中国在国际法治中的作用。
胡秀娟编著的《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研究/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以曾经刊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的英文小诗入手,阐明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必要性。然后厘清文化财产以及武装;中突等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保护规则的历史沿革及其体系。接下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阐明国际性武装冲突、非国际·_生武装冲突、占领状态下文化财产的国际法律保护以及武装;中突中破坏文化财产的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加入相关国际条约,积极实施已经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的保护武装冲突中的文化财产的条款。 本书所涉为交叉课题,既涉及国际人道法,亦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法。对这两个课题感兴趣的学者、实务部门,本书应有所助益。
全球化实际上已经型塑了我们的法律制度,也型塑了我们的法律思考模式。无论是对普遍性的宣扬,还是对特殊性的强调,都需要我们对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命运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误。 本书并非关于 政治与法律 的交叉学科刊物。我们关心的不是学科,而是问题。我们一方面希望从政治哲学的整全视角思考法律,从而在技术化的时代恢复对政治问题的严肃讨论,以对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命运进行尝试性解读;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视角,激活法学专业内部的互相对话,克服目前部门法中遮蔽政治思考的专业化倾向,把专业化的思考和政治思考结合起来。
保护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 社会的关注。保护文化遗产的 法律文书和政策倡议正在 范围内成倍增加。我们正在经历“遗产热”。本书是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ICH)的机制探讨,着重强调 法。本书主要讲述法律如何运作,以及法律该如何保护社区,因为社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头,也是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得利益的回归之所。作者针对当前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提出了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制度构想,提出了法律保护措施,其前瞻性的学术创见和实际经验总结,可以弥补当前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规范的不足。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关系到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现,更关系到国家北部边疆的安全稳定。本书以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直接相关的出入境管理、外商投资、旅游等法律制度为基础,探讨了三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共性与特色,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三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与此同时,本书详细阐述了《俄罗斯边境合作基本法》的制度构架及对中俄合作的影响,阐述了中蒙俄三国边境地区司法合作、警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从长远看,中蒙俄三国应加强软法合作,以夯实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民意基础。
国际投资仲裁是近年来国家和投资者都比较青睐的解决国际私人直接投资者和投资东道国间国际投资争议的方式。到二十世纪末期,随着国际上的、跨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国际投资纠纷也日益涌现,国家间开始签订投资条约或双边投资协定,以规制投资、解决投资争议。1995年以前,只有很少的国际投资仲裁的实践案例,但是1995年以后,国际投资仲裁案件数量迅速增加。 投资仲裁起源于商事仲裁,因此其在程序和规则上也以商事仲裁为范本,但由于投资仲裁和商事仲裁本质上的不同,导致了一些制度上的缺陷。由于投资仲裁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引发公众对此机制的不信任,导致了投资仲裁的正当性危机。为此,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投资仲裁的正当性危机。其中之一就是透明度改革。本书以国际投资仲裁透明度为选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
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能源消费实体,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和欧盟进行国际能源应急合作,对于双方应对能源危机、保障能源安全、承担国际气候责任、完善能源应急法律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本书提出中国可以借鉴欧盟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经验,转变立法观念,加快制定《能源法》,协调各种能源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关系,形成能源应急法律体系,提高能源应急法律政策的执行力,从而完善我国的能源应急制度。
《武大国际法评论》秉承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力图向大家展示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的国际法理论优秀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学术争鸣、提升我国国际法学科饷研究水平贡献一份力量。本卷为第十九卷。
《武大国际法评论》秉承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力图向大家展示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的国际法理论优秀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学术争鸣、提升我国国际法学科饷研究水平贡献一份力量。本卷为第十九卷。
本书为每年一种的出版物,旨在为广大空间法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资料。本书分五个部分:学术论文、学术动态、国际文件、外国空间政策与空间立法、中国空间立法与政策性文件。这些资料性文章和文件对于中国读者了解目前世界的空间领域动态、了解中国在空间领域合作方面的进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卷特设“国际民事诉讼专题”专栏,对《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原则(建议稿)》的内容、对国际民事诉讼规则的演进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后设专论、国际投资仲裁专题、案例评析等专栏,分别探讨了国际投资仲裁、多边贸易谈判、再保险合同、有害物质潜在损害的国际救济等国际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
本卷是为纪念姚梅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设“姚梅镇学术思想”专栏,后设专论、国际投资法、国际谈判见闻等专栏,分别探讨了国际商事仲裁、欧盟警务、WTO争端解决实践、国际投资条约等国际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适合中国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阅读使用。
《武大国际法评论(第17卷第1期)》分“专论”、“国际投资协定专栏”、“事务专栏”三个部分,收录了国际法方向的研究论文17篇。本书延续了前卷的体例与风格,对国际法诸法律部门的前沿热点问题与学术新领域进行了研究探讨,保持了系列图书一贯的新颖性与权威性。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分别是“珞珈学人”、“专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和“国际投资协定专题”。本期的“珞珈学人”主要是梁西先生的学生们对梁西先生的学术和教育思想进行评述以及梁西先生对学生们的影响。其他几个专题主要收集了国际法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集中分类后向读者进行展示。
本书试图从气候变化背景下清洁发展机制的宗旨出发,通过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法定位,进一步明确清洁发展机制研究对国际法的意义。通过当前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对其运作中涉及的重要国际法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揭示清洁发展机制对现代国际法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结合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第二承诺期问题的谈判,分析清洁发展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后结合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清洁发展机制法律机制的若干建议。
2009年是武汉大学恢复法学教育30周年。在以韩德培、马克昌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学家的带领下,法学院广大师生员工辛勤耕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武大国际法评论》也将继续秉承这种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力图向大家展示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的国际法理论优秀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学术争鸣、提升我国国际法学科饷研究水平贡献一份力量。本卷为第十二卷,设有三个专题,分别探讨了有关文物贸易与文物保护法、侵权法律适用和鹿特丹规则的问题,另有“专论”、“经典译评”、“书评”与“武大国际法学人”四个栏目。
本卷设有“专论”、“案例研究”与“武大国际法学人”三个栏目;另有两个专题:一是欧洲能源问题研究,二是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能源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有关能源方面的法律与政策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卷设置了“欧洲能源问题研究”专题,收录了杨泽伟教授的《德国能源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吕江博士的《欧盟能源安全的困境及其出路》两篇文章。杨泽伟教授在文中分析了德国的能源法律和政策体系及其能源供应安全、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三大能源法律与政策目标,认为德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热电联产、生态能源税和排放贸易等方面,都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吕江博士的文章则认为,在构建法律制度方面,欧盟能源安全存在内外部诸多弊端。 在“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专题中,何其生教
本卷延续了前几卷的文章选择标准与栏目安排,精心挑选了十几篇有质量的学术文章,设置了“专论”、“专题一:CISG在成员国的适用与解释国际研讨会”、“专题二:中国国际私法全球论坛”、“专题三:司法与仲裁实践”四个栏目,反映了国际法领域前沿热门的研究方向与问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