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先生是极具特色的作家、画家、翻译家、收藏家,然而他是现代文学里声名与才华不匹配的一位。对普通读者来说,他的散文正如沧海遗珠。 本书收录了叶灵凤的饮食散文,收录了他在上海、在香港写就的饮食散文,分为三辑:对家乡饮食的回味;对香港食物的记载;对其他各处美食的书写。 这些文字言简意深,淡而有味,清丽、潇洒,展示叶灵凤散文创作的成就。
近年来类似案件频繁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书选取了对我国司法有较大影响力的十大冤案,旨在通过对滕兴善、张氏叔侄等十大冤案的简要回顾,以客观的视角,分析错案形成的原因。这不是一本单纯的错案剖析著作,而是通过10个有影响的错案,系统地分析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反思我们司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类似案件以后不要再发生。本书定位于法律文化读物,每个案例单独成编,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侦查与推理并存,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强。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2版)》内容简介: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促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黑塞的童话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 并不全然以人或动物作为主角 年迈的高山、固执的藤椅、骄傲的少年、丑陋的矮人 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场杂沓着无法摆脱的困难中活着 寻找各自的结局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20篇童话作品,从十岁时写下的篇童话《两兄弟》,到献给爱妻的《鸢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对战争的批判,以及永恒不变的对自我的探寻。
《江平讲演文选》是作者关于法学的文集,其以讲演的形式探讨与研究了罗马精神在中国复兴、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现代企业的核心是资本企业等。
本书讲述斯坦贝克在晚年和他的爱犬查理一起游历美国各地,进行了一段近一万英里的公路旅行。他开着与堂吉诃德坐骑同名的特制露营车“驽骍难得”,在一条重视外表、善于外交、懦弱又善解人意的法国鬈毛狗的陪伴下,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最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半岛。他穿梭在州际公路和乡间小路上,与卡车司机和老朋友一起用餐,拜访各大都市与壮丽的原野,自由自在地与路上的陌生人闲聊。斯坦贝克以幽默而略带疑虑的眼光观察美国和美国人,他看到的是一个孤寂、物产丰盛,但充满单一看法的个人的国度。
201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双甲子华诞。作为北大杰出的老师、校友,回顾个人经历,讲述北大历史,弘扬北大精神,对于传承北大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特组织纪念文集,作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的重点书推出。本书中包含了北京大学近70余位有名学者、校友的文章,这是他们与北大密切相关的奋斗史,有成功、喜悦,也有寂寞、艰难、苦涩,这种经历与感悟,既是个人的回顾,也是对年轻后学的激励,更是北大精神传承好的载体。
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促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本社推出此“法学家讲演录”,殷殷之情,端在于增进建设社会秩序之共识,端在于为和谐发展增利器,为建制助其力。当此,我们也向勇敢且智慧的法学家致敬,向年轻的法律人致敬,向关心民主法治的公民致敬。这一群作者和读者,是此社会中的理性发光体。
《刑法纵横:王作富刑法学文集》收集了刑法学家王作富教授从教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刑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是王作富先生从教60年来刑法学学术研究的一种延续。王作富先生被刑法学界称为刑法分则专家,其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刑法学分则的个罪研究方面,文集中刊登的论文对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作用,也是王先生一生学术研究的总结性文献资料。
《远去的背影:李大章纪念文集》分书写在白云上的思念、深切怀念李大章这两个部分,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他从一九七六,走出家乡,到回国参加大的血雨腥风时期,到巍巍太行的悲壮历程,再到茫茫雪原,开辟牡丹江根据地,主政川南,困难时期,以及十年之间的故事,第二部分收录了非常的岁月、非凡的工作、一个忠诚的老战士、留在太行山里的故事、七位老同志忆大章、德高望重风范长存等几十篇人们对李大章的回忆的文章。
《明清文人清言集》节选收录了明清文人著作中的清言韵语:如屠隆《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12则,陈继儒《岩栖幽事》17则,祝允明《读书笔记》1则,袁宏道《袁中郎全集》3则,金圣叹《快说》33则,恽寿平《南田画跋》2则,王士禛《池北偶谈》1则,袁枚《随园诗话》2则等。全书富有文学性、情趣性。以清言雅语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穿越尘世的繁华,静觅泉边林下的诗意。灵光的闪现、人生的片段省察,妙悟生活真谛,笑看秋月春华。
若以一种赏玩的态度,“国家不幸诗家幸”是很容易到嘴边的一句感叹,而穷根究底,我们却不能不说,写出这些诗词正是诗家沈祖棻之大不幸,正是那代知识分子之大不幸。
本书收入李清照“漱玉词”四十五首(附断句),“词论”一篇,“诗”十三题(附断句),“文”五题。对所有收入的作品进行详细校订,并作了编年、笺注。书中相应位置附录有《宋以来历代总集辑录李清照词一览表》(插页)、《谈“词合流于诗”的问题》、《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的理解》、《翁方纲金石录本读后》、《投内翰綦公崇礼启考辨》、《〔宋〕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谱》、《历代评论》等学术论文及资料汇编。书末附施议对《二十世纪词坛飞将黄墨谷》文,以便读者参考。
《战争与和平法》是格劳秀斯在总结和借鉴前人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人类社会部系统地 论述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 国际法的理论基础,在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无与 伦比的重要地位。《战争与和平法》是一部百科全书 式的著作,除法学外,它的内容还涉及哲学、政治学 、军事学、伦理学、神学、文学、史学等诸多领域。 在法学方面,它既包括战争法,也包括平时法;既包 括法学理论,也包括民法和刑法,但主要是国际法。 格劳秀斯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战争与和平法》中 不仅大量引用了《》、《国法大全》、《 教会法典大全》等历史文献的内容和许多学者的 著作和观点,还引用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显示了 格劳秀斯深厚的学术底蕴、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严谨的 写作风格。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内容博
《剪思集:有关法治的截面》以法学随笔为主,是作者时延安十余年来对法学研究、法律问题、法律与社会的一些思考片段。以法学专业为背景,以一种沟通、交流的心态,将对法学或法律问题的感悟,向他人“倾诉”。其中,既有对异域法律文化的揣摩,也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看法。
罗伯特·阿列西是德国有名法学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围绕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法概念与法效力,作者透过严谨细密的论证,驳斥法实证主义的法律与道德分离的思想,提出一个非实证主义式的法概念,将法的的制定、法的社会的实效与法的内容的正确性整合于其中。对应于法概念的三要素,是三种法效力概念,即社会效力、道德效力和法律效力(狭义的法效力)。作者认为法律体系的法律效力较多地依赖于社会的效力而不是道德的效力。本书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对司法裁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