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贪污贿赂犯罪惩治与防范的专题论文集,收录相关论文50余篇,反映了该专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贪污贿赂犯罪法律的适用”、“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律师法修改与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工作”、“反贪污贿赂犯罪侦查能力建设”五篇。
本书的内容所处理的问题,主要系针对刑法的基本原理原则,作者思维的出发点,乃在寻求一个一致性也得以贯穿刑法体系的基础,且在法律逻辑上,能够得以支撑。本书即使见解不同于一般,但并非作者之特异独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表示方式而已。虽然诠释的结果与一般的见解,出入甚大,或可为完全迥异,但在评价科学中,思榷的方式,本就有所分歧,只要能够单持前提与结论的一致性,就是一个完整的思考模式。其实,刑法法理长期发展下来,思想的模式,似乎已经被定型了,能否从不同的思考方向,来重新观察既有的学理,而使刑法得到一个不同的面貌?正是作者所持质疑的出发点?也希望此种思考的方式,能提供观察刑法理论时,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立足于刑法理论,结合刑事司法实际,对刑事法律关系的构造与价值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全文共四编包括引言并九章。 编,刑事法律关系导论,由引言并章组成。引言,应当加强对刑事法律关系的系统研究:揭示刑事法律关系研究的价值。章,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从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渊源——刑法规范——的特征出发,对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作了具体的分析论证。 第二编,刑事法律关系的本体结构,由第二章至第四章组成。第二章,刑事法律关系主体:论证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与犯罪人。第三章,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论证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受制约的刑罚权与有限度的刑事责任。第四章,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论证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犯罪人利益之载体。 第三编,刑事法律关系的动态运行。由第五章至第七章组
本书是作者从《刑法哲学》一书所开始的刑法理论探索的继续,本书以人性——理性与经验以腑的意志自由问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建构起来的刑法理论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 人性的理性与经验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行为决定论和在价值法和司法的人性基础。在犯罪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犯罪存在论与犯罪论;在刑罚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判例论;在立法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刑罚价值论;本书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法进行了哲学的综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学、法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业等内容,使本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包容量和逻辑穿透力。本书结构对称、体系严谨,反映了作者孜孜追求的形式美,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 本书是作者继《刑法哲学
《定罪与量刑丛书》所选定的15种犯罪都是司法实务中常见多发性犯罪,对每一种犯罪的重点疑难问题都要以较大篇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其他问题只作一般性介绍。《定罪与量刑丛书: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修订版)》具体包括了:盗窃罪的起源与发展、盗窃罪的特点与危害、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认定、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等内容。
《经济刑法》作为我国本以经济犯罪与刑法为研究对象的论丛,重点研讨我国经济犯罪立法和司法实务的重大疑难争议问题,深入推进经济刑法一般理论之研究,并根据我国刑事法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地推介海外经济刑法的学术成果,介绍有关学说观点,以繁荣我国经济犯罪和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本辑第五辑以单位犯罪、商业贿赂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经济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经济犯罪个罪研究为主要内容。
《刑事法判解》第7卷已经编就,即将付印。在总结前6卷编辑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卷开始,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刑事法判解》都将作一些调整。在内容上,《刑事法判解》将秉承贴近司法实践的一贯风格,吸收更多的司法实务工作者参与讨论与研究。在形式上,拟加快出版周期,每卷的篇幅适当减少,并在版式上做出改动。我想,经过上述调整,《刑事法判解》将会为之一变,更具有吸引力。 《刑事法判解》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法律、司法解释进行解释。可以说,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法律解释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的;二是逻辑的。当然这两者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中国古代律学,作为一种法律解释学,就是以语言解释为主的。可以说,中国之重语言解释与西方之重逻辑解释,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因此中国古代的发现方法论也是围绕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力求从理论与执法实践的结合点上,以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为蓝本,对刑事赔偿的基本理论、办理刑事赔偿案件的程序、执法实践中存在的分歧点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刑事赔偿立法的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但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定化,并不等同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现实化。我国学者在论及罪刑法定原则时,往往着眼于价值和观念层面,似乎只要厘清了罪刑法定的理论内容和价值蕴涵,刑事司法就能在罪刑法定原则限定的形式框架中顺利运行。但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定化,并不等同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现实化。刑事司法并非天然地能够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从制度上的罪刑法定向司法运作中的罪刑法定转换,表现为一个复杂的法律适用过程。这一过程作为适用法律的独立的实践活动,蕴涵着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人权和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法外治罪的双重可能。可见,刑事司法是罪刑法定原则落实的关键。
本书以违纪违规行为作为分类依据,把可能收集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汇集编纂,方便在工作中随时查阅,准确把握法律和政策。把事实调查清楚,就是运用证据来“重现”事实的过程,故在体例方面,编者们考虑按照违纪行为构成要件的四个方面,分别解析其在证据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并举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的违纪违规行为,如贪污、挪用公款、贿赂、违反财经纪律、失职和渎职、违反廉洁自律方面等进行探讨。
指导案例 选择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和裁量刑罚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刑事法学博士文库:刑罚的界限--Joel Feinberg的 道德界限 与》对范伯格的 刑罚的道德界限 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刑法的道德界限理论比较完整地引入中国大陆刑法学界,揭示了包括道德界限理论在内的以往所有关于犯罪本质理论的共同缺陷,建构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具体内容,对刑罚的界限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得出犯罪本质的新定义。
刑法,是法学公法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也是法学本科生必修课程。 在这本教材中,作者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其重点知识,如刑事责任的要素,英美法中关于故意与过失的界定,各个重点罪名的详述等内容一一作了介绍与阐释。教材每一章节之始,作者为其内容的重点知识词汇编制了知识网络图,这种最为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其有一个完整及初步的了解。 同时,每一章节还配有相关的案例以及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熟悉司法实践过程,提高运用能力。再有,每一章节还附有部分内容的知识图表,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总结和梳理。 《刑法学》这本教材语言简明易懂,便于老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刑法学的主要内容,并了解英国法是从怎样的角度和思路介绍刑法内容的。教材附录部分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