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人类海上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使得愈来愈多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为直接反映国际海事立法发展的动态,以利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司法实践与国际接轨,本书分六编十六章针对如下三种情况作了系统研究:一是从国际海事立法的发展趋势看,就相对比较稳定的法律制度,或在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共同海损法律制度、船舶、船员法律制度等;二是就国际上存有争议且有必要统一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海上货物运输、海上旅客运输法律制度等;三是就国际上已经启动立法,而我国也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或海事立法领域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如航运管理法律制度、船舶油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沉船沉物打捞法律制度以及海事犯罪法律制
本书针对国际收支申报中的常见问题汇总进行解答,具性、可靠性、真实性,是从事国际结算业务人员的工具。
《国际反倾销法律与实务:美国卷》注重直接根据手资料进行阐释,广泛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美国反倾销法与WTO《反倾销协议》、欧共体反倾销法和我国反倾销法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异同及其成因、优劣。并对反倾销法的各方面内容均进行了全面、细致、翔实的论述,同时对其中重点内容作出深入的分析探讨。
国际商法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经贸部下属的外贸院校开设国际商法并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仅受到在校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从事国际商事活动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肯定。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时至今日国际商法的学科体系尚不成熟。它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与相关法律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在理论上并无系统的阐述和一致的看法,以致于在一些院校的法律专业中,国际商法的部分内容多被国际经济法或国际贸易法取而代之。 在国际商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经常向老师提出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学科的划分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科学的原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划分学科的时候,又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无论是国际商法,还是国际经济法
本书运用历史考察、比较分析、价值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中心线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国际条约的谈判和发展历程,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所派生的国际法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介,揭示了气候变化问题对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关系的潜在影响。而且,本书客观地介绍了国外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立法,并分析了国外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最后,本书分析了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以及立法现状和主要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国际信贷:理论、实务、国际惯例与法律》是一本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学教材,尝试从国际信贷管理学角度介绍相关理论、技术、操作流程和法律问题分析,力图使教材内容接近信贷管理的要求,反映国际信贷中的创新理论业务和技术以及法律实践。本书以培养现代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能创新的金融人才作为探索的目标之一,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本书是一本原理与实务并重的实用教材,其内容全面翔实,用一些实例说明国际金融市场上近年来推出的金融创新如何运用于国际信贷业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使本书具有的理论深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使用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国际法领域在短期间内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简明定义为“满足当代的需要,且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该定义综合考虑了代际公平以及地球产能和自然资源有限的事实。 本书是海牙国际法学院课程选集。本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回顾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阐明其涵义,并评价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其次,阐述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原则;最后,评价在里约、约翰内斯堡和世界首脑会议文件的推动下,目前国际法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所达到的平衡与综合程度。
本书力求从专业背景审慎反思,总结近年教学和研究成果,对国际商法的体系框架进行整合,反映国际商法动态,加强图片(包括示意图)和表格的使用,提供丰富、前沿、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实例以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部《国际刑法学原理》(Principles of Intemational criminal Law)是目前一部由德国学者用英文撰写的国际刑法学著作,作者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教授格哈德·韦勒先生(Author Prof.Dr.Gerhard werle),译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先生(Translator Prof.shizhou wang)。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作者用德文写成的VolkerStrafreeht一书的版对有关的专业词汇做了校订,又在出版前根据该书的第二版对内容做了补充,并且,在本书中对有关的变化做了标记和说明。因此,本书实际上就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在英文和德文各个版本中的观点和思想发展历程。本书以中国法学界比较习惯的体系性叙述方法,说明了现代德国法学界在国际刑法学方面的基本立场与观点,是一部完整、精准、易懂的国际刑法学理论名著。
国际收养是现代国际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使法学界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课题。深入探讨和研究国际收养法律制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本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国际收养法的历史发展、有机构成和统一化进程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书共四编九章。编从考察世界各国收养制度的演变历程入手,透视了国际收养法的发生机制,探讨了国际收养法的概念、性质和渊源等问题。第二编通过对各国法有关收养的具体规定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国际收养存在的法律冲突的具体表象,阐析了国际收养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问题。第三编集中对国际收养法统一化进程作了历史的、理论的考证,特别是对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这一国际收养法统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基本理论方面,围绕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一基本观点来展开对整个国际私法学的研究和探讨;对传统的国际私法学理论,如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范围、性质等作了新的反思;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如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以及统一实体规范等作了新的阐述;对其他一些概念,如准据法、识别等作了更加准确、规范和统一的界定。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体系上,采用了与目前外已经出版的所有国际私法论著都不尽相同的逻辑结构,对国际私法学的相关内容作了完全不同的结构设计;较为广泛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同时也只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出版的重点图书。列入该规划项目的各类选题,是经严格审查选定的,代表了当今中国图书出版的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家良好出版社,有幸入选承担规划项目中系列法学教材的出版,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任务。 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凝结了众多知名法学家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现今法学教学研究的水准。它以法学“基本概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既注重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满足读者对象的多层次需要;既追求教材的理论深度与学术价值,又追求教材内容,既加强了法学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又加强了教材对读者学习方法与兴趣的正确引导。它的出版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对法学教材深入研侒
在我国加入WT0后,中国逐步迈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现正成为其主要支撑者。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争端解决机制,对WT0人才及国际贸易法和投资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法(以下简称WTO法)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中国加入WT0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形势下,WT0法已成为法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学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加入WT0的迫切需要,并结合我们的学术资源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在我国较早开展了WT0法的教学以及教学实践。2002年开始,我院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课程中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专题”,作为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专业必修课。2004年3月,我院针对在校本科生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作为法学专业和其他本科生的专业
本书是从近120篇高水平的论文中精选而成。全书共四编,各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编的8篇论文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国际法学界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法律秩序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从这些论文中,既看到作者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一致,又不难发现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而在具体问题上观点相左。 第二编的11篇论文是从该专题近50篇论文中选编,限于篇幅,许多非常的论文由于各种原因只得忍痛割爱。编者认为,WTO法是当代国际法领域中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分支,本书不可能囊括其所有论题,但是这些专题的重要性无庸赘述。 第三编的7篇论文,论述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海洋环境保护、进出口管理、世界银行的环境保护考虑与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笔触所及均为民众所关切之处。 第四编的5篇论文着重反映了本次研讨会上,
酷刑、虐待以及其他侵犯非自由人人身权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为消除此现象,联合国以及各区域性组织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非自由人人身权利的机制。本书对这些机制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奈杰尔·S·罗德雷是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法学教授,曾任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联为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委员。
《国际私法导论(第3版)》是由屈广清编写,全书共分28个章节,主要对国际私法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国际私法的渊源、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国际统一实体私法概论、国际服务贸易统一实体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