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石油是一个 诅咒 它给中东产油国带来了连年的战火、深重的腐败和剧烈的不平等。蒂莫西 米切尔却揭示了一段面向更加多重的复杂历史。 人类大规模使用的第一种碳能源 煤炭曾赋予煤炭工人争取诉求的有力武器,在物质和技术的属性上与之迥异的石油,却创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流通网络,形塑了被寡头掌控的碳民主。丰富而廉价的石油似乎永不耗竭,由此产生了基于无限增长哲学的 经济 ,并成为现代政治所管理的中心对象。出于维持 无限 的石油供应这个 战略安全 的需要,西方依赖一个不民主的中东。可当西方的军事干预在中东摇摇欲坠,石油供应岌岌可危之时,建基在石油之上的政治格局不得不面对危机已至的现实 米切尔带我们追溯久被忽视的石油本身作为 帝国血液 的生产与流通历程,逐一拨开 民主 自决 发展 经济 等理念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保守主义的历史著作,鲜活又犀利,它从19世纪保守主义的起源谈起,直至当今的硬右翼。 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使保守主义之 保守 的名声不攻自破。其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权力,并有效地成为政治中的主导传统。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保守主义者相互之间依然纷争不断:究竟要与自由主义和民主达成何种程度的妥协,或者哪些价值观需要被捍卫以及如何去捍卫。在本书中,埃德蒙 福西特对这段冲突的历史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关键的理念,并阐明了当今右翼内部的争论。他以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 麦迪逊、埃德蒙 伯克和约瑟夫 德 迈斯特等先驱,资本主义早期的敌敌友友,宗教捍卫者,以及现代政党的
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本书采取革命故事体例,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把毛泽东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生平业绩,分为 走出韶山 舍家为国 星火井冈 挥师闽赣 长征路上 陕北岁月 进发北平 在新中国 等八个有代表性的篇章。真实、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世纪伟人毛泽东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和丰功伟绩,以及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作者精心构思,历经多年,遍访革命前辈,查阅珍贵文献,几经易稿,以超越普通亲人之作的思想深度,撰写了一部毛泽东的小传。
公元3 9世纪欧洲历史从古代转向中古。半个世纪以来,依赖于某些经典叙事性史料建立的宏大叙事备受挑战,新的史料与新的解释多种多样。在这一学术背景之下,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参照,基于史料分析,广泛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的罗马帝国 3 9世纪的欧洲政治与政治观念》从政治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角度,以罗马帝国观为关键词,对这一段历史转型进行了重新解释。随着古代罗马帝国遭遇政治和军事危机,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涌现,帝国东西部也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率先成功转型为神圣的罗马帝国,而西部则经历了帝国消失、蛮族王国兴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基督教化,并于7 8世纪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精神世界。9世纪加洛林王朝以独特的方式复兴罗马帝国,从而明显地回归到从古代罗马帝国向中古神圣的罗马帝国的历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修订本)是在2020年4月出版的《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20年4月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条例》等多个党内法规,中央及其有关部门还印发了多个与党务工作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为更好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帮助广大党务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基层党务工作的新规程和操作方法等,本书根据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进行了修订。 本书对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要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基层党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叙述,分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的若干其他组
《蓝皮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对2023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将深入分析2023年国际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纵论主要国家和各地区形势,深入剖析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国际形势历经的动荡变革,向中外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解读世界形势和重要热点问题的中国视角。下篇全面阐释2023年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坚定指引下,中国外交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蓝皮书》对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我国同主要国家、地区关系进行全面解读,充分阐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重大贡献,向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优质平台。
作者在《抽签的政治史》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些试验将历史上世界多数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抽签做法与商议规范相结合,与更具包容性和异质性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相结合。作者认为,这种将抽签、代表性抽样和商议相结合的新式民主将是 民主 3.0 版 ,是对古代民主与 19 世纪和20世纪西方选举民主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借助于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往来书信,《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三位领导人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在二战期间只见过两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信建立的,他们的通信构成了二战战略格局的重要部分。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提供了二战史研究的新视角,并为后人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关系提供了高层和原始的素材,使得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或线索: ◎ 斯大林为何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 ◎ 是谁开创了三国领导人之间书信往来的外交模式? ◎ 英美原定于1942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何延迟至1944年? ◎ 为什么当时在卡廷事件上美英对苏联采取了模糊的态度? ◎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何要下榻苏联驻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人类政治在哪里?”“人类政治向何处去?”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 诞生的社会条件,从 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 、一般 、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 与有效约束 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 加明了 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选编了“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5月30日上线以来至9月6日成立百日期间推出的202篇原创文章,内容原汁原味,涵盖理论洞见、传统文化、媒体锐评等多个领域,全面生动呈现了“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风格。此外,同步推出音频书和电子书,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这样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这三章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这三章当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
毛泽东是中国抗战的一面旗帜,是抵抗的标志,是胜利的象征。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杨冬权详细梳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从毛泽东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片失地、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凸显了毛泽东抗战思想的全国性、世界性和历史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