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论述了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了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941年9月底,百万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阵列于莫斯科以西180英里的前线,意图一举拿下东线战场。面对规模同样庞大的苏军,德军士气旺盛,以装甲师为先锋打破了苏军防御,楔入纵深,在通往莫斯科的方向围困住了大部苏军。 压倒性的胜利并没有让苏联首都陷落,朱可夫将军回到莫斯科,部署重建莫斯科以西的防线。雨季的泥泞拖住了德国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为朱可夫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德军在11月再次发起攻击,遭遇了更加强硬的抵抗。尽管德军也在拼命战斗,但苏军的集结很快超过了他们 本书基于众多档案记录、个人日记、信件和其他来源进行编撰,从士兵和将领的角度重现了战斗。这场战斗对整个德国的东线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结果揭示了德国进攻莫斯科的失败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战*正的转折点。
迈克尔·J.桑德尔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结构严谨,论述精妙,见解深刻,故为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最有影响的挑战罗氏理论的力作之一,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等并称于世。
作为全国较早实施扶贫开发的省份,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和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多年来,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沿着总书记开创的道路前行,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一条福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本书从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行业扶贫、扶贫人物等角度,将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沿着总书记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决胜脱贫攻坚的经典事例一一展现,以生动的扶贫脱贫实践诠释同志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
公元1883至1885年,欧亚两个大国间发生了一场举世皆惊的战争。经历了普法之战奇耻大辱的法国,想要在对外政策上展现强硬姿态,重树大国威仪。而正经历着洋务运动变革,在军事近代化道路上已经迈开步伐的中国,清王朝高层也颇有自信地认为可以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围绕着越南问题,两个都并不愿主动公开让步的国家,*终进行了一场稀里糊涂的战争。这场战争,事实上暴露出了清王朝体制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但却被一些局部的、夸大的军事胜利所遮掩 本书纵览中法战争中的政治、外交、军事领域,以海战为脉络,大量引用中、法双方档案资料,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对于中法战争中的越南战场,以及马江之战、镇海保卫战、石浦之战等均有详细的刻画、分析。
本书作者以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 沃伦、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里根、克林顿、乔治 布什等10余位政治家、大法官的弹劾案件为例,分析了美国宪法有关文官弹劾权的设计机理。
在本书中,波齐梳理了关于国家本质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即强调国家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工具的重要性,以及强调国家仅仅作为防止社会失序和混乱的性的、防卫性的角色。在总结了当代关于国家的最重要的理论流派后,波齐比较了进化论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近代化的国家观。
世界秩序模式工程既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又是一个有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取向的国际关系学派——世界秩序学派。世界秩序学派以和平、经济福利、社会正义和生态平衡四项价值为分析框架,以国家、特别是非国家行为体为行为主体,以全球法治、体系变革和以人为本为理论内涵,力图通过改革联合国和跨国社会运动实现世界秩序的转型。该学派坚守传统研究方法,秉持世界主义规范取向,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取得了的巨大成就。这些变化和成就不仅体现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作者在本书中比较全面地考察了转变中的中国政治.从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等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变迁过程,试图构建一个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以增量民主和善治为主要目标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设想。
本书汇集了来自英美学者的五篇论文译作与七篇中国学者的论文。12篇文章以“共和主义的政治观念”,“政治社群与公民社会”以及“多元社会中的公民理论”为子题编辑为三个部分。译作中有三篇分别出自当代最重要的共和主义理论家Pocock,Skinner和Pettit,对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一些重要的政治观念作出了深入的阐释,同时着重清理了在理解自由与公民问题中与自由主义所形成的分歧。而译自Young的文章,英文版最初发表于1989年,被认为是“差异政治”理论的经典之作。另一篇Kymlicka与Norman合写的述评文章,对当代西方有关公民理论问题的争论作出了全面的综述评论。这五篇译文都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文献,特别有助我们理解不同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及其在当代政治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四位台湾者萧高彦、江宜桦、蔡英文和林火旺对西方政治理论有长期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内容主要包括:拨乱反正呼唤实践标准、一个起了历史作用的小刊物、一篇文章、发了一场大讨论、强大的压力与强有力的支持、理论界、新闻界密切合作推进讨论《理论动态》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诸侯”的支持和参与、《红旗》杂志的“一花独放”,等。
如今,全球变暖问题引发了世界性的灾难恐慌。这种恐慌催生出了对发展与工业文明的畏惧甚至憎恶,使环保原本善良的初衷逐渐蜕变为一种野心勃勃的思潮和运动,显露出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这场运动以保护环境为幌子,干涉自由和经济运作,成为政客和科学家夺取话语权、打击异己的武器,甚至演化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本书作者瓦茨拉夫?克劳斯具有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双重视角。全书一反当今世界主流的变暖灾难论调,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重新分析了全球变暖现实和抵御变暖的措施问题。同时以政治家特有的洞察力,犀利而敏锐地指出环保主义是一种变异的主义意识形态,其本质依然在于干涉人类的自由和发展。全书还穿插展示了一系列因与主流话语和政治环境相违背而鲜为人所知的科学数据、科学报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