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之一。它以六章篇幅,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思想缘起、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历史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公共职能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丛书之一。它以六章篇幅,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思想缘起、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历史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公共职能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中所进行的自主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过程,它是社会实践运动过程和思想理论运动过程的统一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其标志性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创造性结合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其标志性成果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建构。
书稿首先对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科学界定,然后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形成机制,意识形态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意识形态的内容及体系结构,意识形态的发展及内在规律。再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在意识形态理论领域的丰富斗争实践进行了深刻剖析,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反对非科学的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反对非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过程、内容及做法;最后,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与斗争实践的特点: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等等。以及总结并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与斗争实践的当代价值: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借鉴价值。
本卷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之间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分析苏俄及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推动理论不断发展的历程。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留下了教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