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我们更科学理性地把握人类社会有机体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前行趋势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关于小资产阶级问题》概述了马克思和列宁对于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述,包括小资产阶级的概念、组成、性格、历史命运、政治表现、无产阶级应对小资产阶级的策略以及对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作者李风华,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在艺术学领域,“人民性”问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学术界对其作专题性、系统性研究的并不多。《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人民性 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艺术人民性范畴为中心,采取先史后论、历史—现实结合的学术范式,系统梳理了中外古代艺术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思想基础、主要内涵和根本特征,以及在当代理论语境下,艺术人民性与阶级性、党性、人性、人道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传统范畴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品视野开阔,用国际眼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方位地关照主题,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变得鲜活,学术价值高。
恩格斯在1842年至1844年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英国的亲身观察和收集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在巴门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本书阐述了恩格斯该部著作创作的历史背景、版本传播、外研究状况,以及关于恩格斯能源观和十九世纪英国煤矿工人尘肺病的探究,并选取了经典著作原文和外部分重要研究文章。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一部书。
本书把黄枬森先生有关列宁《哲学笔记》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一生对于辩证法研究精华的文章,精心选编,首次结集出版,既是黄枬森先生有关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精品之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两者关系的著作,从政治思想研究的视角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线索梳理政治思想研究状况。 首先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个维度的含义以及政治思想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关系中所蕴含的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实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个案,呈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认为,实现“政治”与“思想”的共生,是政治进步和学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事业,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需要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形态,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力图从分析和揭示人类意识形态生成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质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入手,探寻诞生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东方大国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深层次原因。该书描述了人类意识形态学术研究的三类景观,以考据学的态度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意识形态流派的划分,探索性地概括总结了人类意识形态生成发展的规律。该书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和现存问题”“构建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基本定位、力量配置与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方法创新”“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成败与启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一些
20世纪80年代,在新自由主义的全面攻势中,美国《新闻周刊》曾得意洋洋地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马克思已死》。 然而今天,马克思正在回归。在当今纷扰喧闹的资本主义危机与意识形态大溃散的时代,人们再次发现了他。即使是阿兰。曼,这位超级风流的爱丽舍宫顾问,也在最近一一非常严肃地一一自称为经济分析领域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幽默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 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釋。为了更深一步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
读了王兆申老同志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书,深有所感。 作者坚定拥护我国改革开放路线,退休后仍刻苦学习研究,认真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书籍,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现象,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坚持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到八十高龄,完成此书。全书内容丰富,论述有据,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信念,没有淡泊宁静的一番苦功,是写不出来的。这种宁静致远、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动。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历史依据、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党的领导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知识份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在中国大众化的详细过程,评价领导群体、知识份子与报刊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实践及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把黄枬森先生有关列宁《哲学笔记》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一生对于辩证法研究精华的文章,精心选编,首次结集出版,既是黄枬森先生有关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精品之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潘利红、李韬编著的这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概论》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大量文献史料为依据,尽可能呈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轨迹,一方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既有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探索出的宝贵思想方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现代化大潮做出的历史回应。关于其缘起,学界多以“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苏联社会主义走不通”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证主义逻辑来解释,也有部分学者以“一党之识”“党内口号”来解读释义。本书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现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起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国际背景、社会思想基础,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研究舆论与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在科学的和制度观的基础上,探讨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构建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体系。
本报告主要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在2019年的 新发展状况。报告内容由两部分构成,部分是总报告和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分报告,主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和 新发展趋势做概括性的介绍,并分国别进行了具体研究。第二部分是进一步的延伸介绍,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如恩格斯研究、卢森堡研究、马克思与斯宾诺莎、哈贝马斯研究等进行专题研究,另外,选取2019年度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章和著作的片断进行了翻译介绍。附录部分体现2019年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情况和国外重要论文和著作的出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