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和方法作出阐释。本书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始终立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主义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源泉。本书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专著,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本基础读物。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了《广长舌》与《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每篇包括文献简介、简体录入文字和文献原文图片三部分。其中《广长舌》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以上海广智书局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广长舌》是一部宣传社会主义的通俗读物,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目标、产生的根据、得以实现的必然性,该书日文原著名为《长广舌》,作者是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 第一期之社会主义 英、法二国之社会主义 、第二编 第二期之社会主义 德意志之社会主义 ,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英国、法国、德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概况,作者是日本学者福井准造,译者为赵必振。
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纪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间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经济思想或称作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这里提出 马克思经济学 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建立在马克思经济思想基础上的、由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梳理,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主要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体现这一学术和学理旨向。 本书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及马克
《思考的痕迹:重读马克思的记忆与思考》是从作者发表的260余篇论文中精选出来50篇编辑加工而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的,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路历程及其思想演变,反映了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理论途径。同时,从内容上看,这部著作是一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的专著,涉及到哲学观、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全书分上下册,由50篇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的论文构成。
追求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展开生动而前瞻性的对话构成了本书的原创性。 本书旨在触及马克思思想的中心,发现贯穿其全部著作的阿里阿德涅之线(从少年马克思的作品到青年马克思的主要哲学著作再到最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解这一思想如何和为什么能够影响20世纪的历史现实。马克思的问题式被再次提出和质疑,于是,被整合的马克思主义和被承认的虚无主义,以及今天异化了的人(到底来自哪里?)和世界(将要被征服的?)之间的对抗被置于同一视域之中。 通过超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本书旨在提供一种关于世界性技术的更好理解,提出一种新颖思想:开放的和多维的、质疑的和行星性的思想。
本书分四大专题:一、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专题研究,二、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专题研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综合研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每一专题选取本年度有较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就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进行概述,以全面、完整地体现本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 新成果和最 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年度完整地选取三十篇左右的论文不同,本书通过提炼核心内容,压缩每篇文章的字数,增加了收录文章的数量,从而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和学术质量。
本书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有关马克思生平及其思想的研究文献之一,是一部涵盖了马克思生活各个方面的传记。作为世界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作者麦克莱伦积三十年之大成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深度展示了马克思的成长轨迹,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与以往的马克思传记过度褒扬或过度贬低马克思不同,麦克莱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读者会看到一个相貌威严的马克思、一个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一个性情不羁的马克思、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作者试图给我们展示一个人性化的马克思,而"人的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淹没,马克思仍然是伟大思想的奠基者"。
报刊活动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所进行的份工作,就是在《莱茵报》当编辑),而且还是他们用来对抗和批判当时那个压迫人、剥削人的时代的重要理论阵地。可以说,围绕着报刊活动所展开的斗争、论辩,几乎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该书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比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材料,编写了两人报刊活动年表。书稿自编成后,一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业课用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小的价值。
梅林的《马克思传》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生平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18年3月,并于1923年在莱比锡再版。本书是根据1918年德文版翻译的,是第一个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中译本。全书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为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为充分。总之,在记录马克思生平的众多尝试中,弗兰茨·梅林的《马克思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传记体现了梅林杰出的专业知识、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炽热的感情,它使马克思栩栩如生,这是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所不可取代的
刘同舫等著的《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精)》在政治哲学层面,以自由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 哲学共产主义 为终结点和逻辑结论,把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核心文本,把 宗教―政治―哲学 命题之间的层层推进关系作为论述对象,以 人的解放 为统领,厘清 犹太人问题 、自由与 哲学共产主义 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马克思以 共产主义运动 实现和护卫 人类自由 的精神旨趣,展现和总结 哲学共产主义 的实现方式。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阿尔都塞在书中还尤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对哲学的体系性及作为西方传统哲学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和存在论作出历史性考察,并借助伊壁鸠鲁、斯宾诺莎等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和“没有主体的过程”这个唯物主义范畴,解构了人们围绕认识论和存在论提出来的一系列假问题,把它们揭露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理论欺骗。本书及其姊妹篇《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代表阿尔都塞对自己哲学观的最后总结,它们
《资本论》是本影响人类历史的巨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配以妙趣横生的插图和漫画重新将《资本论》带回大众的视野。 作者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资本论》的经典理论,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形式介绍给渎者。选择《资本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录,以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作为切入口,联系国内外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解读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并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涉及的其他方面的论述,也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修订版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作者近年对《资本论》新的理解和心得,尤其是当下面对疫情带来的更大挑战,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观点来解析当前的时弊,显得尤为重要,书中配以郑辛遥等名家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读者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