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本书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以来的“大事小情”为线索,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给党风党政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以及中国梦蓝图等进行生动地描述。并且用
本书收录了郑永年教授多年来对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中国自古代的重视陆地地缘政治向重视海洋地缘政治的转变历程, 并以英美等大国崛起成为海洋大国为例阐明中国走向海洋大国之路的必要性。选题还对“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洋地缘政治有联系的复杂国际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讲解论述,并且就如何处理海洋地缘政治与陆地地缘政治、国际外交关系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新中国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新中国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本书首先从理论高度,将纪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联系起来,分析了其形态和特征,然后详细剖析了纪念活动对国家意识的培育、政党认同的强化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的促进作用。最后,本书还简略分析了新形势下纪念活动的几个特点,以供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进行借鉴。本书对纪念活动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具有学术意义,对我国利用纪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予《三国志》《三国演义》以时代的含义和深刻的哲理思想。毛泽东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使人聪明,能 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 。 本书的三位作者从有关毛主席的文字资料中筛选出大量的史料,编著了《毛泽东品三国用三国》,梳理了毛泽东活学活用三国智慧的小故事,本书兼具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哲理性、资料性等众多特点。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
本书所选太平兴国五年榜进士,以其地域分布、家世出身、婚姻观念、政治道德及政治行为、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征,表现出宋初进士的某些共性,又因寇准、王旦、李沆、向敏中、苏易简、张咏、宋浞、晁迥、谢泌、马亮等众多名臣同出一榜而具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因此,以太平兴国五年榜进士立论,既有典型人物的深度剖析和由点及面的渐次展开,又为全面把握宋初进士的特质及宋朝士大夫阶层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依据。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唯物主义方面阐明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推进,论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下编则从辩证法入手,探讨辩证法是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被中国化的,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