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讲话实录》收入了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这些讲话、谈话、文章等从各个方面翔实记录了朱镕基领导中国经济的历程,内容涉及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治理通货膨胀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问题。不仅是读者深入了解朱镕基经济社会管理思想、领导风格、个人魅力和心路历程*全面的读本,也是读者回顾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的一部丰富史料。
《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运动中*具时代影响和历史影响的刊物。特隆重推出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纪念版。 这套新文化元典丛书(普及版)(10卷),收入20世纪历史舞台上的影响巨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等大家的文章,名篇荟萃,思想犀利活跃,富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本丛书由研究《新青年》的专家学者张宝明先生主编,权*版本,值得信任。由连续两届获得 中国*美的书 设计奖的张胜先生精心设计,典雅古朴。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时评中国》系列因其着眼于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评论写作思维的启发,有助于养成中学生对时事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时政视野,激发他们对时评写作的热情,契合高考语文时政类阅读与评论写作的命题方向,受到中学生读者群体及中学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曾被列入中学生假期阅读参考书,入选多地高中语文考试时政类阅读材料,并被语文特级教师推荐。本书分为“思维方法”“时代记录”“冰点暖评”“不同观点”“媒介素养”“写作精要”六辑,将延续《时评中国》系列对于社会议题、民生热点的理性评论,同时在内容体例上,将进行升级调整,增加对评论写作的实践性指导,对近年高考作文题进行专业分析,提炼评论的写作方法,以满足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和学生对于评论写作方法的关注与需求。
朱镕基著作系列图书
本书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农民开展彻底拔掉封建制度基础的土地改革伟大运动的历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实现 耕者有其田 的历程。本书通过翔实的历史记述,告诉读者: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更是建设新中国的前奏。中国的土地改革,铲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经济基础,成为新中国向现代化转化的契机。尽管土改运动也经历不少曲折,但它毕竟取得了伟大成就,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通过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改造了农村基层政权,解除了农民的精神枷锁,从而使农村走上了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本书是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为组长的“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经验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体完成的研究成果,由中国医疗保障法制建设研究报告、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与实践总报告、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与实践国别报告,以及相关国家医疗保障法律条文译稿等系列成果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因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障及相关立法篇幅浩繁,不可能全部翻译并汇编出版,本书只对典型国家主要医疗保障法律采取摘要翻译做法。其中,德国、韩国、英国为规范其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文本摘译,即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法》、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法》、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法2022》;日本为分别规范其最重要的两项医保制度的日本《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摘译;美国因其医疗保障法制呈现分散性特征,只翻译了规范三项主要制度(医疗保险、
本书为《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的第三版,作者此次修订的目的在于增强表述的准确性,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全书共十章,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地方很好不错的授权来源”“角色冲突:公共服务与垄断经营”“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基层财税制度及其政治后果”“人事更替与组织化支持”“乡村政治观察”“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分割的管辖权”“村民与国家”和“乡村制度诸问题”。本书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是一本经典而深刻的关于以基层政权权力运行为核心的乡村问题专著,对未来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中朝边境口岸行:在中国与朝鲜长达142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14个边境口岸。本册不仅收集和整理了中朝边境口岸有14个口岸,还有1个过货点和1个已经废弃的口岸,主要用来反映中朝边境口岸的变迁。这些口岸和过货点象一颗颗明珠,分布在以长白山为界山、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为界河的河流北岸。这些口岸随四季变换而展现的自然风景、因中朝关系变化而体现出的特色、源于边民流动的多元文化则与其他陆地边境口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册研究人员们分别沿着鸭绿江与图们江北岸一路行走,甚至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进入朝鲜,体验朝鲜边民的生活,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朝边境的秀美山水、人文景观、边民生活。 (二)中俄边境口岸行:在长达4300公里的中俄东部边境线上,自东向西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境区域分布着18
本书是由新华通讯社组织编写的一部全景式纪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要系列活动的大型画册。开篇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出席活动相关照片;正文分为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联欢晚会 三个部分;结尾收入文章《祖国的庆典,人民的节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全景纪实》。画册精选数十位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现场精彩照片近260幅,宏观视角与细节呈现兼顾,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全景式展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盛况。 该画册图文并茂、层次立体,和读者一起重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现场盛况,展现新时代改革强军成果、彰显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传递鲜活深厚家国记忆,凝聚宝贵精神财富。权威准确、生动纪实,具有较高阅读和收藏价值。
本书如实地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记载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各方面地位提高的光辉历程;记载了中国妇女和儿童生活的变化;记载了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间友谊的发展和为推进国际妇女运动所作的努力;记载了一代新型中国妇女不畏艰险,奋发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反映、分析了当前中国妇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了40余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所取得的宏伟成就和经验教训,探索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版的*部关于当代中国妇女的史书。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他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跟毛泽东学工作方法》是献给“毛泽东同志逝世40 周年”纪念读物。书中含有大量毛泽东同志的真实案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实事求是、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等毛泽东一生较为重要的几个工作方法,可读性强,且富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在古今的交叉结合中给广大党员、党员干部以学习、借鉴。
冷战结束后,许多在地理上、战略上和政治上处于全球性大国夹缝下的力量缺失地带开始凸显,如东欧、中亚、高加索和中东等地区。全球性大国围绕这些地带内的很多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本书将这些国家称为 中间地带国家 。本书以 中间地带国家 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分析、案例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中小国家的自主性、国家间结构性矛盾和通道政治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基于对上述核心概念的研究,本书总结出 中间地带国家 通道政治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从而构建 中间地带国家 通道政治理论,以中东、外高加索和东欧地区的 中间地带国家 为案例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间地带国家 通道政治的内涵。
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技术水平、规模比较宏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奋斗历程。50年代的鞍钢建设、长春*汽车制造厂、新安江水电站建设;60年代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成昆铁路建设;7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平朔露天煤矿、陡河电厂、大化肥工程、大化纤工程建设,以及大型港口工程建设,在本书中都有详细介绍。本书展现了如下壮阔画卷:广大建设者用辛勤劳动,使成千上万新建的工矿企业遍布祖国大地,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结束了旧中国经济不能独立的历史。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居民住宅和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本书基于 视角和国家立场来研究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将中国的边疆置于 领土空间及国家活动覆盖的地理空间中考察,突出边疆的 属性和政治地理空间属性,借鉴其他 尤其是西方大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理论,把边疆视为 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从 治理的总体格局来审视边疆治理,梳理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当代中国边疆认知和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通过有效的理论创新来构建适应 发展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为新形势下的边疆建设和边疆治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和理论支持。
这本论文集由第一届至第十届 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 论坛的部分精选论文结集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过去十年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主要议题的样貌与变化。论文集共包括七个部分:政治传播史研究,政治传播理论、方法与进路,政治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研究,舆论研究,国际政治传播研究和一组《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专题文章。这些议题是中国学人基于自身研究兴趣自然形成的问题域,是对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范围内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价值旨趣、核心关切和学术思想演进的真实呈现。
《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插图本)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魏斐德教授驰骋往来于康德与王明阳之间,在中西文化宽阔的思想史海洋中,架设起透视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桥梁。与历史并驾齐驱,决心与它斗争,也就是在理解历史的需要时承认它。毛泽东通过设置对立面而知道自己是战胜强敌的革命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英明主席。……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信奉,使自我有所遵循。但是,规定自我的要求却创造了与宇宙变化相竞争的必要性,即把一种基本目的强加在宇宙头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话说得好:“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意志,无所谓历史;而没有历史,也就完全没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