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来予政治以特殊重视的古国。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扩张,对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本书从天命迷信、先祖迷信、圣贤迷信、长老迷信、清官迷信、谶纬迷信等角度,全方位反思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探讨了政治迷信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灰黯的色调,政治意识何以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 天命迷信:天命迷信导致政治权力自检、自制机能严重弱化,社会下层则日益形成缄默隐忍的政治态度,对于罪恶的暴政,消极地等待着 天谴 与 天罚 。 先祖迷信:先祖迷信往往使旧有制度长期保持着对行政政策的规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中国政治进步迟缓。 圣贤迷信: 圣贤 观念对于政治权力的维护作用,是中国政治实现所谓 超稳定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老迷信
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 士大夫 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这种 士大夫 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作者把士大夫的*初形态追溯至周代的 士 与 大夫 ,战国以来分化为 学士 和 文吏 两个群体,*终在汉代的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华帝国 士大夫政治 的牢固基础。适用于历史及政治文化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本书是有关美国情报机构自1948-1976年间对中国各种情报刺探、收集、整理、分析的通俗介绍与解说。其中的原始文件主要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是*近这些年逐渐解密的档案的一部分。 全书分为中国内战、内政经济、外交往来、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台海风云、中苏与中印冲突、朝鲜战争与援越抗美等十四个方面,分别对这些情报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幕后故事,如中国政府出兵朝鲜、中国原子弹与氢弹试制、中国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与人民公社、知识分子改造与反右、大跃进运动、 文革 等,予以通俗、生动的述说,并适当加以点评。
1920年伯特兰?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华讲学,这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盛事。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对罗素的来访却态度冷淡,且曾一度对罗素的学术观点持质疑态度。 罗素在中国讲学近十个月后,出版了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系统论述 《中国问题》。美国哲学家约翰 杜威曾撰文称赞该书为 *近写就的将西方读者与远东问题联系起来的众多图书中*富有启发意义的一本 。 在罗素的《中国问题》中,不仅有关当时中国社会之种种弊端的议论,而且有关对中国未来发展之种种可能的展望,这些都可以启发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种种问题;罗素研究中国的方法亦可为我们的西方研究提供启发,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西方找到更多具有同理心和理解力的对话者,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效地论证自己的主张,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广泛地传递自己的善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本书 站在世界看中国和站在中国看世界 的基本立场,从世界现代化历程和精神文化变迁的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维度、生成逻辑、理论内核、价值取向、哲学基础等多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通过与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深度比较研究,深刻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对 现代化=西方化 和 西方中心论 的迷思,在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民族观、人性观、社会观、尺度观、人类命运观、哲学观上完成了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超越,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
《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近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20世纪初的变革如何影响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本书关注政治与普通人思想和感情的交集方式,重新审视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转变。仪式不仅是一种社会融合的方式,也是一种权力倾斜的方式,仪式在建构国民身份和塑造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从广义的 政治仪式 入手,讨论剪辫、易服、葬礼、历法改革、礼貌问题等仪式的改变,阐释时代变革中中国国民身份和认同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书剑兼修的一生酷爱阅读,其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之法给世人以深刻的启迪。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根据研究的成果,生动讲述把书读活的故事,细致呈现阅读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中外典籍的心得体会,彰显了阅读对判断形势、制定政策、与人交流、表达心曲等的重要意义。全书内容丰富,事例典型,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思想形成发展轨迹的经典读本。
本书的宗旨是从“主 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 由主 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 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 由主 义与社会民 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一书由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负责撰写,书稿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 枫桥经验 的发展历史及其创新、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文化传承、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治理实践、 枫桥经验 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篇章,介绍了 枫桥经验 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稿从理论的高度入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为 北方谈话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北方谈话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
以专题形式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着重展现党在各个主要历史时期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的动员令。本书是近年来作者围绕 清廉中国 这一主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成果汇总,包括实现清廉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式反腐败和 清廉中国 建设的历程,一体推进 三不腐 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的由来、变化和发展,如何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等,还探讨了正风肃纪、廉洁文化,对党的会议制度、党的领导力、党的重大理念创新等清廉中国建设的制度性基础进行了阐释和开掘,是一本关于我国反腐败和清廉建设的理论读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领导决定
本书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鲍德里亚直接依从居伊 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 景观社会存在 更*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并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结构,从而完全告别了马克思,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 全书共分11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符号的功能与阶级的逻辑、需求的意识形态起源、直面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设计与环境或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操控力量等。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教材的内容,本书共设9章,每章包括本章导学、学习导图、学习重点和难点、解疑释惑、案例评析、习题演练、延伸阅读7个部分。本书旨在为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和理解新版教材提供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案例教学,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泉州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作为中国外文局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一部,是全方位展现 海丝 起点城市泉州风貌和风釆的传记,也是将泉州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融合在一起的佳作。作者林轩鹤是生于泉州长于泉州的作家、诗人,常年致力于泉州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记录和宣传,他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笔墨,刻画出泉州这座 世遗 城市的独特风骨。《泉州传》在 一带一路 视野下,有宏观的叙述,也有局部的细节,有翔实的史料,也有生动的故事,有璀璨的历史,也有当代的新貌,字里行间让人触摸到这座城市强劲的生命脉搏,也让泉州这座 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 再次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中国式现代化二十讲》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立意安排;同时,本书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精神,科学了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党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要干什么等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书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