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说: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毛泽东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任正非说: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这就是胜者思维。即便在黑暗、失败、无望的时刻,他们内心也有一杆胜利旗帜呼拉拉飘扬。 书中引用了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同事件中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用以大见小的事例,可以帮助领导位置的人掌握更好的危机处理方式以及提升管理能力。
本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政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心胜,源自一个 文明型国家 的实力与底蕴。《这就是中国:中国心胜》从张维为教授走访100多个国家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出发,以最新时政问题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特色,通过广泛、客观的国际比较,生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本书回顾了十八大已来中国在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大成就,提炼了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理念、经验与制度安排,并展现了与西方质疑的正面交锋以及用中国标准对西方现实的洞察,最后对未来做出了预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个 后西方时代 正在到来。在这个 新型全球化 的时代,唯有平视西方,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回应时代问题,应对时代挑战。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书剑兼修的一生酷爱阅读,其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之法给世人以深刻的启迪。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根据研究的成果,生动讲述把书读活的故事,细致呈现阅读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中外典籍的心得体会,彰显了阅读对判断形势、制定政策、与人交流、表达心曲等的重要意义。全书内容丰富,事例典型,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思想形成发展轨迹的经典读本。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为 北方谈话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北方谈话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
本书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
本书以2023年6月22日修改的新团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团内规章制度为基础,分为团的基础知识、团支部工作基本原则与基本任务、团支部组织设置与工作机制、团员发展与教育、团支部组织生活与活动要求、团支部委员会建设、团的基层组织选举、纪律处分、团支部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九个部分,并附录与团支部工作密切相关的团内规章制度。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团员学习了解团支部工作的方法和规定,从而不断提高团支部的建设质量。
尽管随着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进城的许多限制被解除,他们可以享受的市民福利越来越多,同时国家也向农村注入了大量资源,农村户籍所附着的福利明显增多,农村户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但在城乡发展和社会福利分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人过着亦城亦乡的生活甚至就生活在农村,如何让这些人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作者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寻访了成百上千的农户,从农村经济、家庭分工、收入差异、社会分化等方面,展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并以此探讨如何做好农民的兜底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二十讲》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立意安排;同时,本书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精神,科学了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党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要干什么等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书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花村,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 可到头来, 受益的企业不满, 赚钱的农家乐不满, 种田的老百姓也不满, 到底是为什么? 政府真的是冤大头吗? 花村,2000多人口,是中国中部地区很普通的一个村庄。幸运的是,在几年前,花村被选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从此迎来了大量的项目资金。这些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花村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问题是,这些项目资金都只被用于县乡政府感兴趣的大事,而不是广大农民真正感兴趣的大事,如县乡政府很喜欢搞产业发展,但农民更希望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好。然而,农民的真实需求往往很难进入到财政资源的分配过程之中,这究竟是为什么?
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 矛盾不上交 为特色,是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杰出成果,它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经验,形成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亦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经典样本。《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基层善治助推中国之治》一书通过 坚持新时代 枫桥经验 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创新新时代 枫桥经验 等章节,介绍了 枫桥经验 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
本书是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专题教学讲义,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及课程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共15讲。书中全面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内容,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注重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各讲内容充分体现了相关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教学借鉴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全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性质与特征、党的领导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与发展、破解人类现代化难题等展开。本书说理透彻,既从学术上阐释了深刻道理,又在揭示历史演进中融入了生动案例;既讲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又讲了世界现代化的困境与挑战。本书的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是一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高质量的通俗理论读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和根本政治制度的由来、1954年宪法如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1982年宪法确定不搞两院制和三权分立,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法的制定修改与立法体制的发展完善、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城乡选举权平等、中央9号文件夯实县乡人大的基础等十件大事。
本书为团结出版社系列书籍《国殇》之第十一部,是一部有关抗战时期红十字医疗救护工作的纪实作品。全书聚焦以新加坡籍爱国华侨,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副院长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记录了全体医护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在贵阳图云关实施医疗救援,完成人员培训、物资募集等工作的全过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本书全面介绍并高度赞扬以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可歌可泣的 图云关精神 ,具有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本书立足于历史学的实证研究,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在挖掘整理原始档案、报刊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寿阳县为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 1956)农村的社会生态和组织生态、农村党组织的吸纳工作、党员的社会构成、党员的训练教育、党组织的整顿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本书角度新颖,将研究视角聚焦到基层支部和党员身上,揭示了其时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轨迹和组织实态,进而在更深层次上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党组织建设实践之复杂性和曲折性,亦可为当前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