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军史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史学界、军事科研机构及院校和造船界三个方面。史学偏重历史过程,军界偏重战役和战术细节,造船界偏重于舰艇发展。从三个侧面出发,大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三方面的研究者呈现出相互合作、协同配合、共同探索的新气象。这对于扩大海军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学术界的这些成果,书都注意予以吸收。 本书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与清朝北洋水师精锐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100多年过去了,刘步蟾、邓世昌等人英勇战斗的事迹仍然令人热血沸腾。号称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败在何处?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协商民主在中国》由李君如所著,本书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协商民主的本质和意义,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协商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对中国各地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出来的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乡村论坛、社区论坛等协商民主案例,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客观的点评,现实性、针对性非常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精)》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共三编十五章,约70万字,历时5年完成。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如何引领社会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梳理、介绍、分析和评论。
《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全面总结梳理了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各政治派别以及社会团体的乡村建设历程与实践,并提炼出蕴含其中的乡村建设思想,系统分析了上述各乡村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思想体系与内容、历史影响及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以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为代表人物的“乡村建设派”的乡村建设思想,以米迪刚、阎锡山、彭禹廷和沈定一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的乡村建设思想,各高校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乡村建设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思想。
欲求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阐明清代鸦片政策是必不可缺的。本书探讨了清代嘉庆后期与道光前期的鸦片政策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首先,嘉庆后期与道光前期的鸦片政策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鸦片战争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正如作者所强调的,“内禁”与“外禁”虽然同为鸦片禁止政策,但在与外国(人)的关系和官员的责任问题上,二者性质迥异。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将清朝的鸦片禁止政策分为“内禁”与“外禁”,从而解读清代嘉庆后期与道光前期鸦片政策的全过程。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清朝历史,可以说本书是有关清代鸦片政策方面的一部力作,是了解清代鸦片政策的读本。
李克强同志在年前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近日,李克强同志在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在此强调,通过扩大改革开放来释放发展红利;用改革的最大红利来惠及最广大的人民利益。“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热议的话题。 本书围绕“改革是最大红利”这个主题,通过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全面发展、改革惠及民生、改革红利专家谈四大版块,论述了要用健康心态凝聚改革共识、要有勇气和智慧推进发展、改革红利要惠及广大人民等观点,并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发展意见。
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从中国的地理形势出发,对中陆地缘政治分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中国地缘政治的优点和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互动规律和特点;第三部分把目光转向中国西域,从西域地缘政治角度论述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 中国的地缘政治及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动,既是中国自身地缘政治自然演变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自觉奋斗过程的反映。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把握和认识这些过程,研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当前中国国际政治学建设及与此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是有益的。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的职位等级、品位等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王朝在为地方行政“分官设职”、确定等级时,更多的是出于官员身份安排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地方行政管理能力与效率的考虑,为中国古代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
从破坏了开门整风已经初步形成的“自由批判”的政治空气,实际上就逐步转上了与这个科学目标背道而驰的轨道,直至将中国导入十年动乱之中。毛泽东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也没能盼到他所设想的这种政治局面。这也许正是1957年事件的悲剧意义所在。为什么一个正确的命题,最终却带来了一个不幸的结果?《1957年的中国》将从历史的源头谈起,以廓清这段历史之谜!
监狱作为实施阶级统治、承载时代行刑理念的国家工具之一,其发展与国家形成、时代转型变迁、社会文明进步等密切相连,从监狱之良腐,可知一国之文野。本文运用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研究方法,收集研究相关史料,对清代监狱的相关问题,包括监狱立法、监狱管理、监狱官司法责任和监狱改良等内容进行探究,在力求更全面、更清晰地认识清代社会的基础上,把握清代监狱的特点和实质,认识清代末期监狱改良和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归纳出监狱管理和监狱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对现代监狱发展有所帮助和启迪。 全文除绪论外,主体内容分为六章: 清代监狱基本概况一章,主要介绍了有清一代社会发展与监狱立法的关系、监狱的设置、监狱建筑、监狱刑具等。清代监狱立法在继承明代狱制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统治者在充分继承汉族统治经验的基础上,为
《中国乡约制度》是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作者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书稿基于当前中国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难境地,以建设一套有影响力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对话语体系研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话语体系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即任何有影响力力的话语体系一定包含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和影响六个核心要素。然后运用该理论框架,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和当前新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行研究,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范畴,总结出中国目标论、中国价值观、中国道路论和中国文明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核心理论,并且分析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方法、提出了崭新的传播效果评价标准,为很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很后分析了中国话语权的形势和实现意义,提
第一张大字报、工作组的进退、破四旧、毛主席的客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军训与军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革命委员会、工宣队改造学校、工人师傅上讲台、工宣队撤离学校、牛鬼蛇神、清理阶级队伍、五七干校、考教授、破师道尊严、批判《园丁之歌》等等。
本书的价值在于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国继承制度史这样一个独特的研究课题和体系,并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方法,规范了中国历史上的继承的概念,比较完整地研究了中国历代继承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揭示了中国继承制度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总体上说,本书是一部新意迭出、有开拓性和独特学术价值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