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由系统思维与国际关系研究、系统观中的复杂性、复杂系统与整体性思维、复杂性与系统演变、复杂系统思维的理论价值与启示、复杂系统思维与转型期中国外交战略规划、复杂系统思维与观念变革、参考文献等8部分构成。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內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
陈茂同编著的《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为部全面论述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著作。书中记载了自原始社会禅让制到奴隶社会世卿制,到封建社会各种选官途径。介绍了选贤任能、军功晋爵、世官世禄、招贤纳上、征如辟除、察举荐举、恩荫承袭、权力赀选、计吏拜官、技艺入仕、九品中正、世家门阀以及隋唐朝以来普遍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等等。书的后半篇罗列“君权论”、“宰相论”、“将帅论”、“宦官论”、“外戚论”、“关系论”、“党争论”、“贤材论”、“荐举论”、“科举率”等十大论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种官员及与选官制度有密切关系的各种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本书录引的资料,主要来自各朝史籍文献及有关专著、朝野笔记等;同时,还吸取了古今不者、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便于论题的深化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愈加迫切。选举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 西方代议民主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成熟的选举理念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选举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不能照抄照搬,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选举只有实事求是地和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和当时当地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健全一整套具有前瞻性和体现时代特征的选举制度,积极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和选举实践,才能惠及国家与大众的根本利益,实现选举切实有效的发展。 就此,本书围绕选举的理念与制度这个主题,同时附以具体案例供充分解析,针对民主与法治和选举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对选举的重要意义、我国选举的历史、现状与路径选择,以及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全书共分7个章节进行阐述,具体包括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等。《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梁英平、谢春红等所著的《深圳十大观念解读(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内容简介: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30多年特区史上不仅生长了高楼大厦、物质财富,还激活、沉淀和输出了代表先进品质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诞生了一批新理念新口号。因为其诞生地的特殊,这些新观念新口号一经提出就不独属于深圳,它们影响了中国改革,勾连着时代,沉淀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深圳十大观念解读(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时代价值)》讲述许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去追忆,以现时的眼光试图解读这些观念时,我们不仅仅需要在感性上体验那个时代的风云与变幻、那些事情的复杂与牵连、那些人们的智慧与勇气,我们更应从理性上思考那时的改革先锋们遭遇的是怎样的问题:他们如何面对,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那时的问题今天还存在吗?
年鉴是按年度编纂,逐年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本书是记述了2005年年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新发展、新情况为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时间密集的特点,是高密度、高容量的知识、信息、文献资料的结合体。本书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说,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
《新四军研究(辑)》的出版是学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学会的一件喜事,因为热爱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并潜心从事研究的老同志和专家学者,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学术研究园地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会,它拥有很多新四军老战士和一批研究新四军历史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又增加了一支由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和青年史学工作者组成的生力军,是几支队伍相结合的会员众多的大学会。它一度拥有一万会员,现在还有五千余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部浴血奋战、可歌可泣、救国救民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它的铁军精神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研究新四军历史的领域十分广阔,内容非常丰富,广大会员撰写很多论著,可是缺少一个相互
《中国资本论年刊(第9卷2011))》收录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成果。这些成果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劳动价值理论、所有制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等,还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入差距、“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的建立、《资本论》的研究与教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这些成果与过去的成果相比,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本书由刘诗白编著。
政治的着眼点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的联系,尤其着眼于结果。也就是说,政治上采取哪种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直接根据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就事论事。因而,相当典型地表现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从属于政治。同时,由于政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相关的政治表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地而异”。 但是,科学则不同,就性质而论,科学只能着眼于问题本身,只能就事论事,无须顾及其他,也不能从属于其他。一句话,科学是不能随地而异的。 这里所说的科学,具体指学术。政治与学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别和范畴,因此,两者在性质上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既然性质不同,那么,在的条件下,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两者肯定不能统一。
书稿基于当前中国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难境地,以建设一套有影响力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对话语体系研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话语体系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即任何有影响力力的话语体系一定包含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和影响六个核心要素。然后运用该理论框架,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和当前新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行研究,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范畴,总结出中国目标论、中国价值观、中国道路论和中国文明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核心理论,并且分析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方法、提出了崭新的传播效果评价标准,为很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很后分析了中国话语权的形势和实现意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