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将自己三十多年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和案例整理记录下来,力求从一个特殊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进程;也讲述我国同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关系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我国历史上条直通境外的原油管道的铺设、外交上的治蝗大战、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游说、进入切尔诺贝利“死亡区”,以及鲜为人知的外交人生的艰辛一面。
国际冷战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等各有关国家大量解密与开放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的,本套书就是在利用这些的档案资料作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北京大学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着重于讲述冷战背景下中国对外政策形成和变动的情况,涉及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兴起、台海危机与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外交的革命化进程、中国联美反苏的战略出台、建立反对苏联霸权的国际统一战线、80年代中国外交的变化。
本书以19世纪英国的几位首相和外交大臣,如卡斯尔雷、帕默斯顿和格莱斯顿的外交政策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当时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轨迹,以及这种轨迹所反映出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大国,如法国、普鲁士、俄国、奥斯曼土耳其,以及它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对19世纪英国外交的整体勾勒,本书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探讨了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并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其世界强国的地位是如何衰落的这一令人困惑又颇有争议的有趣的历史问题。本书叙述脉络清晰,篇幅短小,风格明快,适合对历史专题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本书作者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