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本书作者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中非法干扰行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非法干扰行为认识的演变、现状及内涵、国际社会对非法干扰行为的认识演变、我国关于非法干扰行为的认识现状、非法干扰行为的基本内涵分析、非法干扰行为的国际公约法律体系分析、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中非法干扰行为的种类发展、国际航空安保公约管辖规定对于非法干扰行为的适用、国际航空安保公约对非法干扰行为的严惩规定、国际航空安保公约现代化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影响等。
《冷战国际史研究No.6》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新书评介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都在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本书中所选外国学者的文章,可视为一种学术交流,为我国读者了解有关冷战国际史的研究情况不无裨益。
邹谠先生所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年》出版于1963年。当时,4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档案尚未解密。邹谠先生主要利用国会听证会和国会记录等文件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朝鲜战争这十年的中美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这部著作是60年代美国研究中美关系的代表作。
"Why does the UN have no sovereignty? The UN is different from the EU ithis respect. The member states do not have to transfer any part of their state sovereignty to th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UN does not have any independent rights. Thewhere do its rights e from? From the member states. There are currently 192 member states, who arc the bosses of the UN. Among whom,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iparticular, are the big bosses. It is they, the member states, who determine which institution, including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caact and preside oaissueobehalf of the UN……"这是来自《外交,让世界走向和谐(英文版)》的节选部分,《外交,让世界走向和谐(英文版)》系陈健大使40多年外交生涯的缩影,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他的外交经历及见闻,极具现实及理论意义。
本书是本专门就科技外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著作。本书在对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进行简洁而富有逻辑阐释的基础上,就科技外交的规律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外交、国际组织的科技外交、重要领域的科技外交作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对中国科技外交的历史、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日美同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其走向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在经历了短暂的“漂流”后不断走向强化,及至今天,其已由一个地区性同盟发展为一个全球性同盟,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书对冷战后的日美同盟进行解读,考察其“漂流”、强化的历史过程、表现及深层次原因,并着重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对日美同盟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提出了中国在21世纪的应对之策,并最终得出结论:日美同盟在近期内仍会继续存在,但不排除未来崩溃的可能性。
《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英国学派译丛》阐释的是在6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如何从分散的采集群发展成为今天高度一体化的全球性国际政治经济体的历史。《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英国学派译丛》追溯了范围为广泛的经济、社会和军事一政治国际体系的演绎,以及这些体系与部落、城邦、帝国和现代国家这些人类组织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布赞和利特尔把诸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历史视角相结合,次从一种国际关系的视角讲述了6万年的世界历史,对现有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历史上的国际体系思想提供了为全面的阐释。他们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国际关系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其欧洲中心主义观念、狭隘的历史视角和理论上的破碎,使其无论在跨学科影响方面,还是在对过去与未来进行思考的能力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