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石油是一个 诅咒 它给中东产油国带来了连年的战火、深重的腐败和剧烈的不平等。蒂莫西 米切尔却揭示了一段面向更加多重的复杂历史。 人类大规模使用的第一种碳能源 煤炭曾赋予煤炭工人争取诉求的有力武器,在物质和技术的属性上与之迥异的石油,却创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流通网络,形塑了被寡头掌控的碳民主。丰富而廉价的石油似乎永不耗竭,由此产生了基于无限增长哲学的 经济 ,并成为现代政治所管理的中心对象。出于维持 无限 的石油供应这个 战略安全 的需要,西方依赖一个不民主的中东。可当西方的军事干预在中东摇摇欲坠,石油供应岌岌可危之时,建基在石油之上的政治格局不得不面对危机已至的现实 米切尔带我们追溯久被忽视的石油本身作为 帝国血液 的生产与流通历程,逐一拨开 民主 自决 发展 经济 等理念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自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全球时代的到来,兴起于西方的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开始世界,民族主义的呐喊与躁动再度高涨。在地方族裔民族主义的催生与动员下,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内的少数民族(或族群)的民族(或族群)认同得以强化,相应地可能弱化国家认同,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民族认同”问题不仅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学术界与理论界倍加关注的主题。但是,纵观当今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考察却十分罕见,或者仅仅是散见于与西方民族理论的比较视野中的一般论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并得出富有洞见的观点的著述更是凤毛麟角。为此,陈茂荣编著的《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
2013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由邓大松、刘喜堂、杨红燕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与借鉴)》收入的40多篇论文,是从226篇会议征文中选取的,代表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动态。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研究、城乡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研究、专项救助和特殊群体救助制度研究。既考察和梳理了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又提出发展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建设思路,特别是借鉴和学习中外社会救助的发展经验,来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本文集既有当前外社会救助理论,也有外社会救助的实践,而且对于中国当前社会救助改革和发展将进行
《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研究》,是2012年度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 终研究成果。该成果由十三章构成,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共计70万字。 《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研究》一书,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入手,明确发挥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理的创新点;分析了社会治理中伦理的价值与作用,阐明了社会治理中伦理与制度的关系以及伦理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通过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管理中伦理与制度的关系与作用的历史演进,提炼出其现代意义及其现实作用;从社会治理中政府的 作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角度,具体分析了伦理的作用以及伦理与制度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温州测绘有丰富的内容,但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全面系统的志籍记载。盛世修志,惠泽千秋。2005年,温州市测绘学会倡议编篡《温州市测绘志》。作为温州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温州市规划局尊重群众的 精神,决定牵头组织编纂《温州市测绘志》,委托测绘学会分工编写,并积极向温州市志办申报,将《温州市测绘志》列为《温州市地方志》的分志。他们组织修志的目的是系统地记载温州各个历史时期测绘事业的发展概况,全面地反映温州市测绘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永续保存并发扬光大测绘精神这一宝贵财富,让全社会 好地了解温州测绘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从而推动测绘事业向前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研究》,是2012年度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 终研究成果。该成果由十三章构成,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共计70万字。 《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研究》一书,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入手,明确发挥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理的创新点;分析了社会治理中伦理的价值与作用,阐明了社会治理中伦理与制度的关系以及伦理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通过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管理中伦理与制度的关系与作用的历史演进,提炼出其现代意义及其现实作用;从社会治理中政府的 作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角度,具体分析了伦理的作用以及伦理与制度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该书选取“天人合一”“民为邦本”“中庸之道”等很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二十六个核心理念,通过理论分析、名言旁证、故事讲述、诗歌延伸、美文选萃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描述、阐释,探寻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向,在传统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为中国很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解读提供新的视角,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政府是一种既古老又神奇的制度,它既给人们带来福利,又可能导致灾难。《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政府的制度经济学)》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讨论了政府的起源和性质,政府的基本功奖惩民悖论,政府的演讲,政府在制度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在国际政治中的政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小政府”的主张,作者探讨政府“如何小”的方法,并以“治大国若烹小鲜”为理想。
本书是一部理论、历史视野均极为开阔,分析深入,新见迭出、结构严谨的城市学研究论著,现由学者陈剑峰教授等译出。全书分“构想城市”、“经济与城市”、“城市的分化与差异”、“公共文化与日常空间”和“城市政治与城市干预”等五个城市学的关键问题,选入国际影响的论述,全面呈现了目前国际上关于城市文明的经验与城市理论的成果。本书的目的是找到更多的互通有无的新思路,这些思路存在于经济想象、富有文化差异和创造力的全球化以及通常被忽略了的政治行为之间的汇流中。这些分流与合流处恰恰是城市经验的核心,也是人类在第三个千年重新认识城市的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