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是当今世界上常用的非战争制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反恐、核扩散、军事冲突以及其他外交危机问题。但是,经济制裁也引发了关于其有效性、人道主义影响、合法性、道德问题的争论。本书作为美国权威智库彼得 乔治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对20世纪的大量经济制裁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影响制裁政策的因素进行考察,致力于寻找出,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经济制裁*有可能推动和促进某国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南。本书自1985年首度问世以来,已经有三个版本,得到广泛引用,被誉为 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学界探讨经济制裁问题的*权威资料 。
长期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地区一体化的典范,欧盟在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治理领域,凭借其设计国际规则、建构规范认同的能力成功地影响了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本书首先从权力的概念出发,认为欧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大国 强国 ,它不再适用于权力政治的逻辑。进而,对欧美、欧俄关系和欧洲治理、全球治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世界政治的多重维度,得出一种较为中立和谨慎的结论:欧洲规范性力量并非没有出路,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环境压力,欧洲的规范性工具和治理经验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 软权力 。
本书讨论了从古代到20世纪国际政治概念的变革。除了一些在该领域耳熟能详的主题,如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对自然法的一般解释,本书还探讨了一些虽不太为人熟知,但却影响了国际政治思想发展的概念,如文明之间的区别、民族文化与野蛮社会,以及一些关于种族差异与帝国主义的理论。本书所探讨的核心国际政治思想家包括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康德、马克思和摩根索,同时还包括一些较少受到研究的学者,例如希罗多德、波普 因诺森特四世、赫德、康斯坦特、齐默恩。 本书的写作风格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是每一个有兴趣了解国际政治的人的理想入门读物。
《富国的伪善》使用大量翔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了自由贸易、外资管制、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财政审慎等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颇具震撼力的事实:那些富裕国家和国际机构极力推荐的所谓正统做法通常不利于经济发展,它们极力游说发展中国家取消的关税、补贴、外资管制等保护主义措施却是它们变富的有力工具。作为 过来人 的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鼓吹自由主义的发展战略,其目的不过是想 踢开梯子 ,阻止发展中国家沿着它们走过的道路发展。
自1890年罗德斯的英国南非公司在津巴布韦建立殖民统治以来,土地一直是影响津巴布韦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土地占有的不平等是导致津巴布韦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原因,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政府虽施行了土地重新安置计划,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广大黑人土地很少或没有土地的现状,并由此而导致了2000年的 快车道 土地改革计划,白人的大型商业农场被黑人占领和瓜分。此次土地改革导致津巴布韦短期内农业生产甚至整个经济的严重下滑,以及与西方关系的严重恶化。从2000年到2010年,国际社会出版了大量关于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的著作,基本都是对其加以批评与谴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改革后以小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奏效,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慢慢恢复到2000年以前的水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Joseph Hanlon、Jeanette Manjengwa和Teresa Smart
海湾战争以后,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机制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变革。在合法性方面,加利秘书长的《和平议程》和安南秘书长的《千年报告》、2001年干预和国家主权委员会发布的《保护的责任》、2004年名人小组提交的《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共同的责任》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安南秘书长的《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报告等重要文件均对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这些文件虽然不是由各国经过政治协商通过的正式文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成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一种使用武力方式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规范性方面的进步则是通过安理会内部权力格局的互相牵制、相互抵消所实现的,通常的方式是在安理会对某一安全情势磋商决策后,由意欲使用武力的成员提出授权决议草案,其他安理会成员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活动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遭到重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相继收复被 伊斯兰国 占领和控制的众多城镇与大片土地;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恐斗争成效显著,区域内十分活跃的恐怖主义活动受到极大遏制;国际反恐合作也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不过,从全球来看,恐怖主义仍是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研究和资料工作,宁夏大学组织力量对国际恐怖主义进行系统梳理,记录国际社会的反恐措施与政策,跟踪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国家相关部门、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研究者提供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领域的扎实基础材料;对普通读者深入了解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有所帮助。
本书以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的粮食机构与粮食政策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粮食部及其制定、推行的粮政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综合考察粮食部成立发展、人员变迁、粮政实施、绩效考核、互动博弈、客观作用和影响等。本书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创设的粮食部及其实行的粮政制度与绩效管理,对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适应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下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然而战后颁行的粮政则转变成支持内战的工具,粮政失当、承诺失信、制度失灵、用人失察,导致军事失势、社会失序、政治失衡、政权失位。
本书内容为第十八编:老年人和残疾人健康保险(下);第十九编:对州医疗救助计划的拨款;第二十编:街区授权各州进行社会服务;第二十一编:州儿童医疗保险计划;附录。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丛书(中、英文版),全面、深入地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以踏实稳健的步伐,推动构建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中国从 接入 互联网的*天起,就成为推进互联网全球普及与应用、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仅有理念的输出,更有实践的推进,二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中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路线图。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双刃剑 作用的日益显现,当前网络空间治理在追求 发展 与 安全 的 平衡过程中,不得不将治理重心更多地向网络安全治理倾斜。在此过程中,中国全方位、多渠道地参与了相关治理进程,与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共同探索有效治理的路径与方案,
本书是一项因循文化批判主义路径的研究。通过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鲁克这三位主要现代德国批评家的思想和影响,弗里茨 R. 斯特恩阐释了特定类型文化绝望的危险和困境。这三位批评家对德国文化和德国人精神的批判通常是深刻且公正的,他们不仅是德国文化危机的批判者,也是其表征和受害者。 因为无法忍受他们自己诊断出来的,并在其自身的生活中深刻体验过的这种疾病,他们试图成为能够指出德国民族重生路径的先知。虽然他们为此而提出的转型方式是残酷和理想化的、民族主义和乌托邦的,但正是这种跨越所有现实,从绝望到乌托邦的飞跃,赋予了他们思想非凡的品质。
中东欧国家对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回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大多支持中方提出的倡议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另一方面,对倡议具体内容缺乏了解,期待中方能够做出更具体的布局规划并令中东欧国家受益。欧盟机构的反应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对中方倡议会推动欧洲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另一方面,欧盟又担忧中方倡议可能将其 分而治之 ,干扰欧盟规则的实施,因此,积极利用规则加以限制。 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中东欧国家和欧盟机构对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回应,欧洲精英对 一带一路 倡议看法问卷调查, 一带一路 在欧洲布局和建设的风险评估,针对 一带一路 倡议在欧洲建设的政策建议。
......
二战结束后,移民问题在美国重新泛起。从杜鲁门政府至约翰逊政府,美国社会各界就接收外来移民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博弈,终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要转变,即选择移民的基本标准从以种族和民族属性为中心到以与美国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亲属关系为基础。二战后这场围绕移民问题展开的争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本书从 跳出 进口 看 进口的视角,超越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粮食安全观,通过审视我国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大量篇幅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的内容、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定位,将落点放在提高进口粮源的管控能力上,对未来我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准确定位。
在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史上,所谓 新自由主义 实际上有两种:一种以托马斯 格林、凯恩斯、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 New Liberalism ,其实质是要求修正或改良古典自由主义,可以意译为 改良论新自由主义 ,意思是 持修正或改良论调的新自由主义 ;另一种是20世纪20 30年代以来的以哈耶克、弗里德曼、诺齐克等人为代表的 Neo-Liberalism ,其实质是要求坚守或复兴古典自由主义,可以意译为 保守论新自由主义 ,意思是 持保守或复古论调的新自由主义 。从金融危机的直接引发因素看,改良论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其变种)和保守论新自由主义都对国际金融危机负有相应的责任,新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消费政策是超前消费的根源,而保守论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是政府放松监管的根源。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边防文化是以边防守卫力量和边疆民族群众为主体,以先进军事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为根基,以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边疆发展为目的,以爱国和奉献为主要内容,以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活动及产品,具有政治性、民族性、融合性、人民性、创新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革命文化的继承创新,凝聚军民力量的精神支柱,戍边强边兴边的宝贵财富。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