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具有以下四大亮点:1.实施公开招聘。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效回应社会关注的“萝卜招聘”、“内部招聘”问题。2.规范聘用合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3.参加社会保险。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4.工资增长机制。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要求,要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本书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社会保障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社会保障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第三部分在论述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方法。《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教材之一,主要用于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社会福利部门和机构的行政人员、非营利机构中的管理者及各类社会工作者阅读。
《公共行政学(第3版)》对公共行政学的基础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职能、规范保障、方法手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行政治理模式及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分析和探讨。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现代条件下,突发事件往往会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成为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公共危机。 突发事件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灾难。从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到1999年土耳其7.4级大地震,从1970年秘鲁大雪崩到1987年孟加拉国特大水灾,从1952年伦敦大烟雾到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发生化学爆炸,从1914年次世界大战到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从1918年全球性流感到1994年印度鼠疫,从1973年非洲饥荒2008年的粮食危机……突发公共事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鸟》是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之一,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猫》《狗》《虫》《鸟》《父》《兄》《师》《友》、《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河》《湖》《海》、《醉》《生》《梦》《死》等,囊括了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朱自清、林语堂、梁遇春、冰心、张爱玲、张恨水等诸多现当代散文大家的经典名作,咀英啜华,《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散文名篇进行一次整体的梳理和分类。
本书关注的是公共服务基础理论的研究,涉及公共服务研究的意义、公共服务概念的内涵、公共服务理论的演化、公共服务的分类、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及其作用、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及方式的选择与创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与志愿性供给、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等主题,力图形成较为系统的公共服务的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本书论述结构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简明,可以作为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是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各类公务员培训班的关于公共服务及管理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其他读者尤其是公务员读者了解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的读物。
《行政组织学通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部分为行政组织学基础,主要阐释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对行政组织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和描述,为该学科知识学习的入门提供基石。第二部分是行政组织基本原理,将组织主体、职能、原则、结构、体制和伦理主要视为静态组织的基本构成标准,其阐释的主要是理性知识的“应然”问题,是行政组织建构理想状态的表达要素,并作为基本原理具有指导行政组织管理的地位。第三部分主要从动态维度诠释行政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它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文化管理、责任管理、生态管理、绩效管理和发展管理等融为一体来解读行政组织管理的行为特征,将行政组织管理视为其基本原理的“实然”状态,是行政组织理论精神与具体管理实践特点有机结合的表达结果——由此
崛起中的中国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政治改革的滞后,经济转型的艰难,能源消耗的困境,金融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影响甚至改变中国崛起的脚步。 要想避免可能出现的种种危机,我们就要从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从世界上那些成功崛起了的国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只有了解现状,了解历史,中国才能对未来的崛起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正确的路线。
本丛书的选编,分素养、技能和写作三个专题进行。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秘书人员和秘书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秘书人员来说,这几方面的内容是他们所关注和迫切需要的,无论是什么层次、什么部门的秘书都用得上。可以说,这几个方面是所有秘书人员精神需求的“公约数”。对秘书工作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新形势下秘书人员胜任工作的武器。素养方面包括秘书人员的综合素养、法律素养、智能素养、语言素养、人际素养、心理素养等,它们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工作能力却是一切工作能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是秘书人员的软实力。技能方面包括信息调研、公文处理、会议组织、协调沟通、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案例分析几部分,这些可以说是每一位秘书胜任工作的前提,立足职场的本钱。写作方面包括通用文书和经济文书的写作知识,以及
冲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也充斥在各类组织之中。对于组织冲突管理的研究,一般分为企业组织冲突管理和公共组织冲突管理,于柏青编写的这本《公共组织冲突管理研究》是后者的奠基之作。《公共组织冲突管理研究》以哲学、组织行为学、冲突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公共组织冲突的类型、原因、诊断、处理和管理效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采取归纳研究与演绎研究相结合、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西方理论借鉴与中国情境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创建了公共组织冲突演进机理与管理策略的理论架构,为我国组织冲突管理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对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以开发性的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是先锋派作者写就的先锋派作品。它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批驳了诸如公共管理学、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目前广为流行的理论,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 话语 理论。作者开阔的视野,犀利活泼的文风以及大胆的理论创新,给人一种的震撼。《后现代公共行政》不仅为后现代时期的公共行政展示了一种令人振奋的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为了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让亿万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读到他们“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活动的主办单位精心组织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负责人,编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书屋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了解外界住处的窗口,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课堂,为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民视野。
“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持续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是建设新型社会治理高端智库的重要依托和平台,也是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形成的系列成果发挥了决策影响与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本书为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的成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