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以新时代中国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央和地方公共组织变革案例库,构建 优化协同高效 本土化自主性理论框架,系统分析新时代组织体系变革逻辑,全面提炼组织变革的中央和地方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数据要素对组织变革的赋能与重塑,客观剖析当前组织变革的运行障碍及制度根源,最终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持续优化组织变革实现路径。
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增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能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现代领导心理研究表明,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书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探讨,系统阐述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领导干部的主要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等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心理健康调适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心理活力、增强心理动能提供科学指导。该书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主编的 领导干部履职核心能力建设书系 之一。
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特别组织编写了该培训教材。全书围绕突发事件全类型和突发事件应对全过程,从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个环节,详细介绍应急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供实用参考。
作者在1986-1990年对山东省三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个社区对改革作出的迥然不同反应,并详尽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对北方农村妇女地位、生产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在家族领域甚至在家庭企业中妇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尤其是在村政府和村级集体企业中男性仍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在婚姻家庭、就业、参政、社会组织与网络等诸多私人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运作与流变。
本书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江小涓会长领衔编著的 塑造数字中国 丛书之一,立足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高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围绕数字政府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系统阐述了数字政府的来龙去脉、本质特征、时代意义、运行形态、技术逻辑、数据赋能、管运模式、安全发展和数字素养等前沿议题,既可作为启发领导干部系统性思考的通识读本、亦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借鉴参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作序推荐。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近代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始于上海公共租界,是在租界侨民 自治政府 上海工部局的主持下逐步确立,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地区的。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管理重点经历了由着意消除环境中产生 瘴气 的 秽物 到发现及对抗致病病菌的转变,它不是西方经验在上海的简单复制,而是秉持近代西方公共卫生管理理念并加以本土调适的产物。这套制度创制及实施的目的是保护占租界人口少数的外国侨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及上海港的商业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诸多租界及其周边华人受惠,并成为中国近代意义上公共卫生管理的源头之一。
本书以公共行政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为脉络,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精致的描绘,展示出一幅内涵丰富、灵动飘逸的画卷。作者紧扣公共行政概念与历史进步共生、共进的主题,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去剖析概念的演进、变异和衍生出相关基本概念的历史过程,透过概念的嬗变去把握理论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公共行政理论在每个时代如何适应实践的要求而改变自身,也同时使理论发展的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公共行政学面向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建构而言,具有启发意义。
本书从公共政策决策流程的角度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定义政策问题、政策信息的收集、公共政策评估、方案开发、结果预测、政策方案的优化选择及政策理论模型。本书可供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政府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户籍制度改革是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本著作在介绍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着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户籍一元化、新型城镇化、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主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结,并指出了与其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路径,希望能为下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市场综合监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合理配置各层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责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分十章,考察分析了中国市场综合监管的历史沿革、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治理工具,论述了市场准入制度、信用监管、反垄断监管、市场秩序规范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市场综合监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是该领域具有前沿性的成果。
社会政策事关人民福祉与美好生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新动能,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本书是第十六届中国社会政策国际论坛的参会优秀论文集。第十六届论坛以 共同富裕与社会政策创新 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从事与之相关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我国社会政策创新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界人士参与本次论坛,进行研讨与交流,并提出本次大会的共识。
公共精神是一个含义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对它的研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恒常性的课题。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展对公共精神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着力探讨公共精神生发的内在机理,揭示公共精神与现代化的种种诉求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西方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倡立公共精神的经验教训,以启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推进当前和谐社会构建及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
本书认为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理念科学化、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目标系统化、治理方式复合化、治理道路合宜化的有机统一,这 五化 分别是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前提、核心环节、关键所在、必要保障、应有之义;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到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寻求理论指导。本书从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发展动力理论、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等重要内容中汲取理论智慧,对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本教材介绍了社会危机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介绍了社会危机管理的内涵、社会危机管理的识别、判断,社会危机管理的预警、社会危机管理的预防、社会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社会危机管理的隔离、社会危机管理的善后等,还介绍了社会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社会危机管理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社会危机管理的国内外比较。本书还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以政府组织如何行使公共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为研究对象,围绕行政管理的目标与价值、行政体制、行政过程、行政技术、行政保障、行政改革六个方面的十多个管理环节和管理要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对国内外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追踪,特别是对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公共性价值的结合。
本书基于作者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总结联合国发展系统对世界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概述了联合国发展系统从产生到演变的全过程,并对现在联合国发展系统组织分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创立后是如何通过吸收先进的经济思想,实现了从片面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向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转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联合国发展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阐释并强调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内部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都是实务操作,不写理论,只告诉分工会主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系统的问题程序化、规范化; 精选案例,专家点评指导; 工作方法、领导艺术融于日常工作实践。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沿着制度—程序—机制的主线,在管理学、哲学(包括系统论)、政治学(包括公共管理、政党政治)、社会学和中国历史、中国现代转型史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