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始终不渝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强烈的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日以继夜地坚持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毛泽东同志与他的战友们亲密合作,团结全党、全军和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残酷的武装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蒋介石反动集团,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云集30万群众,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青年毛泽东》突出青少年毛泽东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人生理想,以及在勤学苦练、蓄才储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坚强意志;充分说明毛泽东如何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深厚影响;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下,他的活动,他的思想,如何随时而进,及其发展脉络和规律;突出毛泽东一接触新的文化、新的思想,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注重身体力行,注重从事新的社会实践,开始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情况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苦的探索,从而有了毛泽东思想萌芽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开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消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影响,凭事实说话,以史料为依据,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真实实的青年毛泽东奉献于世。
1931年2月,邓小平从炮火硝烟中入中央苏区,在瑞金、会昌两个县出色地领导了当地军民开展红色政权的建设,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被“左” 倾错误领导者诬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创造者”和“反党小组织的领袖”,与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一起,受到错误批判斗争,被撤职下放农村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遣送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1972年冬,毛泽东决意重新启用邓小平。离开江西之前,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先后深入永新、宁冈、茨坪、兴国、于都、会昌、瑞金、宁都、广昌等县市参观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全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邓小平在江西工作生活的经历,客观展现了邓小平面对惊涛骇浪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风采,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为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罢官,
历史是巨人的传记,因为巨人常常是群众和事业的代表,而战争,又往往使巨人展现其高大的身材。中国革命战争塑造了毛泽东光彩照人的高大形象,同时也丢不开蒋介石这个战争对手的身影。描写战争,若只写一方,就好像从门缝里看人打架,只见一个人挥拳踢脚,莫名其妙,只有打开大门,看着双方你一拳,我一脚,方能从一招一式中品评对手的高下。所以,只有把毛泽东与蒋介石放在一起来研究中国现代的战争,才能更全面、更准确、更生动地反映战争的面貌和巨人的风采。 《才智·胆略·人格的较量:战场上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力图生动地描述战争的过程,突出战争过程中的上层决策和战略问题,表现战争指挥者
毛泽东主席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始终不渝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强烈的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日以继夜地坚持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毛泽东同志与他的战友们亲密合作,团结全党、全军和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残酷的武装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蒋介石反动集团,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云集30万群众,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毛泽东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毛泽东同志的生平、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文化、人际关系、逸事、家系及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等11部分,共24册。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毛泽东全书。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权威。丛书所收,除了毛主席的战友、老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的文章外,大都是多年研究毛泽东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学者的专著。第三个特点,这部书可读性很强。比如文化类的七册,相当好读。比如逸事、交往,都是很生动的故事。即便是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好读的。 本书绝大部分为我国权威专家学者撰写,资料翔实可靠,取舍把握得当,编写严肃认真,体例严谨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如能在纪念毛
施拉姆在其名著《毛泽东的思想》中写道:“即使到今天,对毛泽东这个人,对他的思想,要做后定论,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的这本《毛泽东史实热点释疑》遵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在探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大量素材中,从不同的声音中,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又获得的一些新资料,加以梳理,澄清一些史实,便于正确吸取党的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该书共分四个部分。 一部分“地位评价篇”,主要集纳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邓小平参与制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观点和意见,和他抵制“非毛化”的讲话精神。 该部分收录了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胡锦涛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关于如何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有关讲
窑洞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直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期,先后途经延安、延川、靖边、佳县、等12县,37个村镇,行程2000余华里,同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世界上“zui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zuida的人民解放战争,度过了一年零五天的艰苦岁月,留下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初春,组建采访小组,沿着毛泽东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程,以行走+访谈的形式,对毛泽东曾经转战过的村庄、住过的窑洞逐一进行考察,采访窑洞房东后代和老村民、老民兵、老战士,搜集革命历史故事,征寻散存于民间的革命历史文物。 《东方红》内容鲜活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有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窑洞绘画与图片,又有房东后人的
《的很后岁月》是解密人生很后岁月的作品,它记录了从1977年艰难复出到1997年病逝这二十年间的传奇经历,从中既可见历史拐点处的惊心动魄,又可见伟人日常生活间的风趣幽默,伟人和凡人这两个接近不同的
毛泽东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然而真正读懂毛泽东这些著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杜忠明编著的《毛泽东名言故事》提纲挈领,精选毛泽东九十九句名言,每一句话一段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加深对毛泽东著作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记住这些名言,也就了解了一个时代,了解了一个民族,了解了整个中国的一段历史。
在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在任期间,美国和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包括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卡特里娜飓风等。不仅如此,布什还是美国历具争议的总统之一,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不得不由美国联邦法院做出裁决。 ????布什的反恐政策和诸多外交政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在延续,本书描述和解析了布什在那些关键时刻的决定和行动。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既具有一代伟人的品格,同时也富有一个普通人的人情冷暖。“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娓娓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浓情饱蘸的挚文述说。真实再现毛泽东的身世遭际和悲欢离合,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从不同角度完整、立体地凸现了毛泽东的伟人凡影和伟人风采。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政要阅读,温斯顿·丘吉尔名言摘录: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就人性来说,惟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后的名声而言,惟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如果纠缠于过去与现在,我们将失去未来。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对它而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
《邓小平的最后岁月》是解密邓小平人生最后岁月的作品,它记录了邓小平从1977年艰难复出到1997年病逝这二十年间的传奇经历,从中既可见历史拐点处的惊心动魄,又可见伟人日常生活间的风趣幽默,邓小平伟
《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而作。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举世皆知。她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沿着人类社会发展轨道缓慢前进。到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1848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
毛主席接着谈到,人民日报任务很繁重,很需要增加领导力量,经再三研究才考试你去。这时我就申述我的情况,说我虽然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和研究了两年,又在抗大和陕北公学讲过马列主义课,但10多年来一直搞新闻工作,没有搞理论,学术问题、文艺问题懂得更少,不适宜到人民日报去。毛主席听了之后,又大讲了一段关于党内许多负责党员怕教授的话,指出这很不妥当。
对于罗伯特?F.肯尼迪,人们所了解的也许只有他是哥哥的得力助手。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罗伯特一直站在社会运动和政治危机的,在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和促进民权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一直坚定地反对越南战争。本书采用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将肯尼迪的人生和当时的几个大事件联系在一起,来分析肯尼迪在其中发挥的影响力,并且对麦卡锡主义、古巴导弹危机和“自由乘车”运动给出了史学概论。本书是美国历史的高阶读物,也可作为大学历史系的课程教材。书后的“学习与讨论问题”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也可作为课堂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