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社会世界》是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一部论文集。本文集中的论文都是对现代思想史上许多代表人物的思想的评述。它们之间看似非常松散,但都围绕着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分裂的社会应该如何被整合起来的问题而展开。本书通过对当代思想家的思想的分析说明社会分裂的根源以及把现代分裂社会整合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的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一份难得的研究资料。
本书作者享利·E·阿利森观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当代英语世界研究康德哲学的学者。本书出版于1990年。书中对康德的自由理论进行全面、详尽、细致的探讨。作者在编中指出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之处存在着关于理性行为能力的内在一贯的一般理论,接着在第二编运用这种关于理性行为能力的论述,作为理解康德的道德行为能力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心理学的钥匙,第三编则集中探讨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为道德律和自由建立根据的努力。作者提出“结合论”和“交互论”,来解读康德本人对自由概念与道德律的论证,这无疑是康德哲学研究界的一个重大独创,将会影响一代学者对康德哲学的研究。
好的笑话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学。在这本结构紧凑的笑话集中,齐泽克拿出他擅长的语言装配形式,举重若轻地将读者引入他的哲学空间:他反复玩味着那些又猥琐又好笑的段子,分析它们背后的逻辑,用笑话的荒谬去对冲某些常识结构或理性情境。通过笑话,人们将了解到这些情境的可笑,它们不再必然合理,甚至是可以抛诸脑后的东西。“笑声,在这种意义上,就是革命。”
过去50年里科技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为托马斯·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结构之后的路》是库恩在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从1970-1993年间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对他自己的理论作了新的审视和发展。《结构之后的路》部分,库恩讲述了80年代到90年代自己理论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对于对他理论的一些批评和误读,库恩作出了回应。第三部分是在库恩去世前一年,和他的一次深度访谈。在访谈中,库恩回顾了他的哲学生涯的点点滴滴。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