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关于语言与死亡关系的论述召唤阿甘本走向语言之途,探讨声音与静默之于“有死者”的意义,窥探那尘封于埃琉西斯秘仪中的远古秘密。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从普里西安到本维尼斯特,从《俄底浦斯》的悲剧到利奥波第的田园诗,阿甘本游走于哲学、神学和诗歌之间,在否定性的深渊中追问声音与意义、语言与死亡之间的迷题。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运用动机理论,对来华长期进修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的具体案例,理论支撑稳妥,调查设计合理、完备,方法科学、缜密,是作者动机问题的研究一次实践。通过周密的调查与数据分析,展现了国籍、年龄、性别、汉语水平以及学习汉语时间长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均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特点,使用不同的策略,分别维持或促进其学习动机,提升汉语水平。
作者恩斯特·卡西尔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该书一经问世,立即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非常大。 《人论》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书中探幽析微,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一位哲学大师的睿智与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