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之一字,滥觞已久,虽本意高超,却也终于在世事变迁中飞入了寻常人家:禅意,禅茶,禅味,甚至禅咖啡都出来了;禅成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寻找清净的一个籍口,成了高山流水古曲般的一种风雅,又犹如博尔赫斯笔下的谜语般的东方哲思,具备了神秘的身份却也因此面目模糊。 欲明禅的本意,唯有追本溯源。影响中国文化接近1500年的禅宗,又是如何说禅?看看当年达摩祖师将禅带进中国时的阐述吧:“直见本性,名之为禅。”本性是什么?“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瞧,问题又回来了?那么,什么又是心?如何又是直见?……这,可不是一朝半夕能明了事情。 当年慧可大师见到达摩,不就是问如何心安么?慧可雪地断臂,血流如注,达摩才说了句“为汝安心竟”。这谜语般的对答就是禅么?凡俗人还是不明了呀! 谁能解开这
《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是将中国佛教传统心灵体验与现代精神分析对深层心理的研究进行对比、沟通的一种尝试,着重讨论了无意识、性、语言、自我等基本问题,并对二者在实践中的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
《庐山山南二古寺志:庐山归宗寺志庐山秀峰寺志》是对《庐山归宗寺志》《庐山秀峰寺志》二书的点校整理本。首先,古籍的整理出版,方便了古籍的保护和阅读。《归宗寺志》中的开创古迹考、续开创古迹考以及《秀峰寺志》中的“形胜上、下”中胪列了寺庙周遭之岩泉塔庵等古迹名胜,为了解归宗寺及秀峰寺两处人文景观相关史实保留了重要资料。其次,《归宗寺志》中山场田地考、续山场田地考,记录了归宗寺基址、田产、山林、池塘等寺产,《秀峰寺志》卷七“法产”记寺庙田粮财产,是研究庐山寺院经济的稀有资料;再者,二志辑录了与两寺有关的历代序、赞、记、疏、偈、颂、诗等艺文,部分采自时人手稿,如紫柏真可《自赞》、《金轮峰歌》等诗文,在其《紫柏老人集》中未收,具有辑佚价值。
《佛说造像量度经》,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是一部关于佛教塑像、绘画、浮雕的工具书,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所撰,历代都以梵本流传,没有汉文译本,清乾隆年间,蒙古族学者工布查布把它翻译成为汉文。该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
世界上永恒的奥秘问题是所谓的“3W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虽然佛法早已给出答案,但只有悟道成佛者可以证悟。 今天的量子物理学带给世人的结果是:不能问我是谁!不能问我是由什么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一切人!没有一切历史事件的发生!你即没有来处,也没有一个出处。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将带给你一个不敢相信,但又必须接受的真实答案。“量子说”让我们瞬间即悟道永恒! 本书通过以科学实践禅定为基础的全新方式,回答了禅修者在禅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境界问题和修习禅定的各种经验问题。 本书清晰划定出了实践禅定的线路图、秘决和具体步骤。
《海淀史地丛书:十方普觉寺》从历史沿革、景观景物、高僧大德、历代陈设、相关艺文等几个方面加以概括与叙述该寺庙的。 它位于北京海淀寿安山下,系清朝雍正皇帝赐名。 该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初年,寺内供奉一尊檀香木卧佛,元代英宗时,复铸造五十万斤铜卧佛一尊,供奉于寺内,民间俗称卧佛寺。 该寺是北京历史*为悠久的寺庙之一,自元代以后,皆为皇家寺庙,规模宏大、等级崇高、藏经众多、景观奇特,而在京师寺庙中颇负声誉。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曾经扩建,且建皇帝行宫。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世界佛学文库:佛教逻辑》通过对梵、藏原典的研究,借助西方宗教理论,对代表印度逻辑成就的晚期十乘佛教作了系统的阐释和评价,充分讨论了佛教哲学中的认识、实践与解脱三者互融互具的原理。无论是研究哲学,还是研究佛学,《现代世界佛学文库:佛教逻辑》都是学者必不可少的读本。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对河西地区存在的西夏时期的石窟、碑刻、出土佛教文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吸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等,着重论述西夏占领河西前的诸政权及夏政权对诸州占领情况,并对学界有争议的“瓜沙回鹘王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原由。对河西地区的寺院和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说明西夏的佛事活动与归义军时期是一脉相承。尤其对学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经济和寺院依附人口等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研究。利用黑水城、凉州和敦煌等地出土佛教文献探讨了河西地区高僧及其相关佛事活动。对西夏僧尼管理机构、僧官设置、僧人师号和赐衣体系等予以关注,认为西夏帝师封号是受吐蕃僧人师号的影响而出现的。西夏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占有土地也要纳税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