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深度解析古希腊哲学巨匠苏格拉底思想精髓的书,精心汇集了《申辩篇》《斐多篇》和《普罗塔戈拉篇》三部经典对话录。通过苏格拉底与不同人物的深刻对话,本书全面展现了其对正义、知识、美德、死亡以及真理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洞见,引领读者感受智慧的启迪,思考生命的真谛。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划分为神学谶纬期、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YI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南开哲学教材系列:欧美哲学通史(精编本)》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哲学两部分,介绍了古代西方的各派哲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采用一些通行的办法,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方面叙述某位哲学家的思想,同时也加进了“语言哲学”、“真理观”等一些具有较多现代意味的内容。
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20世纪西方一位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作为德国犹太人流亡者,的骄傲,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爱”,致力于驱散黑暗的斗争。她分析“黑暗时代”的起源,纪念“黑暗时代的人们”,提供走出“黑暗时代”的建议与忠告,警惕任何遮蔽公共领域的阴霾。阿伦特基本上是学院人,但是在公共知识分子的画廊里肯定会有她的身影。若再加上一个“女性”的冠词,她更是当仁不让地与波伏瓦、桑塔格等享有卓尔不群的位置。 读者面前的这本《阿伦特为什么重要》出版于2006年,也是阿伦特百年诞辰的纪念之作。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过去时态,而是现在时态。显然,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思想庙堂里给阿伦特找一个供奉的位置,而且是为了让阿伦特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因此,本书在逐一介绍阿伦特的主要著作之后,都试图就当代
有生命,就有关系。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生命,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甚至与生命本身的关系呢? 《论关系》集合了克里希那穆提对“关系”这一问题的演讲精华。我们活着,就会有关系。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所有的人我关系都是一面镜子,从镜子中,事情的是非曲直看得很清楚。要看清事物都需要焦点,而这面镜子就是我们的焦点。社会是个人构成的,要改变社会,就要从改变基本的人我关系做起。要结束战争,就不能不从对个人、对家庭及其他所有人的尊重开始。 关系是发现自己之门。我们处理个人及他人的关系,其实对所有人类问题都有着广大及深远的意义。
你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了解多少呢?比如哪个哲学家和他的双性恋伙伴与他人结成三角恋爱关系?哪个哲学家喜欢鬈毛狗胜于喜欢人类?哪个哲学家暴力体罚学生甚至把人家打成重伤住院?哪个哲学家尽管得到犹太人导师和情人后来仍然加入纳粹党?…… 对于喜欢哲学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好象无关紧要是吗?不。哲学家的行为很少和他们的思想一点瓜葛都没有,他们的著作受到个人和情感需要的影响。 人们或许认为思想家的生活肯定是充满理性的。苏格拉底就说不动脑筋思想的人就“不配活着”,他劝说雅典大街上的同胞思考他们的生活,以便做出适当的改变。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只有哲学家才适合当统治者,因为只有他们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压抑自己的生理冲动,看到真正的利益所在。 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就可以摆脱肉体欲望的困扰。在古代,第
本书是集尼采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尼采思想之大成的作品。尼采自提出上帝已死和超人哲学之后,举世哗然。本书提出叩问:人活着究竟为什么?最后用尼采的哲学思想为您一一解答,其中自然有惊世骇俗的狂妄智言,也有心平气和专属于师者的教诲。
本书精选世界最为重要的哲学爱,选取他们论述自己“核心思想”的经典性著作荟萃而成。辑是哲学大师们的思想自述,第二辑讨论最经典的形而上问题,第三辑讨论最经典的认知论问题。哲学大师的形象和他们思想的脉络及其关注的焦点,尽在其中。
《柏拉图对话集》选译了古希腊圣哲柏拉图的对话七篇,柏拉图的对话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美的哲学著作,亦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整个西方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和取之不尽的宝库。戴子钦先生的译本在众多柏拉图译本中可以说独树一帜,是文学性的译本之一,足堪与朱光潜先生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