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说:“无人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而怀特海更是进一步指出:“无一思考者能两次思考(同一物)。”他认为,“观念之史便是错误之史”,其原因在于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一般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出现于历史上的,而它转化为实际的结果的过程又是缓慢的。于是他借助古希腊思想内核为我们书写了这样一部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史。并深刻地指出,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秘密和希望就存在于尊重传统恪守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 怀特海无疑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影响在他生前已越出了哲学的领域,广泛地波及科学界,引起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大科学家的关注。 本书研究的是文明的概念,力图要理解的是文明化的人是如何产生的;自始至终强调的一个观点便是:要提高和保持文明,冒险是很重要的。 诚如作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划分为神学谶纬期、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YI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这本书源自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一句话,一个人,一段触及灵魂的旅程……一堂让人生不再迷茫的哲学课。 20岁的时候,埃文斯一度沉湎于毒品,刷爆信用卡,将生活弄得一团糟。大学毕业后,他的精神崩溃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砸毁一台机器一样,眼看就要毁掉自己的人生…… 但遇到以苏格拉底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之后,他变了。苏格拉底成为他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庆幸遇到的老师,苏格拉底哲学循序渐进地挽救了他濒临崩溃的生活。他领悟到,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学院里被传授的学问。 他探访那些被哲学拯救了的人们,越战老兵、海豹突击队员、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回归自然的山居隐士、拉斯维加斯的魔术师、纽约皇后区的帮派分子、重新发现哲学价值的哲学教授……
圣托马斯所著《驳异大全》分为四卷:《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论奥理》。《论万物》实论宇宙神形物类全体,本卷用归纳法,遍察物类变化,先后讨论了万物造生,宇宙起源,物类区分,灵智实体的本性,灵魂与肉身的关系,人的智力和灵魂,及神类等哲学问题。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世界古国之一,今天的人们除了知道埃及留给世人金字塔这一的世界遗产外,并不知道古老的埃及先民还留给人类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神秘的赫尔墨斯哲学。 相传,远在印度的佛陀、西方的、中国的孔子之前,一位古埃及的大师已经发现了主宰人类和宇宙的大秘密,他创立了世界最古老的赫尔墨斯神秘学说,他是神秘智慧之父;他是占星术的创立者,炼金术的发现者,一位“上帝的抄写员”。据说,埃及的大金字塔就是他设计的。他的光芒照亮了从他的时代以来无数得以传播不息的思想,他就是人类智慧的先祖赫尔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 赫尔墨斯的学说没有文字,早先,有一本汇集赫尔墨斯神秘学说某些基本原理的编辑物,从教师传播到学生那里,它以《凯巴莱恩》之名而为人所知。这也许是20世纪国图书出
本书是阿代尔·范·雷斯执导的五部作品的汇编:关于快感、恶毒、固执、势利和羞耻心。所有这些性格特征都证明了哲学是关于相遇的。 自2007年以来,《知识新程》 名为《哲学之路》,这个节目每天都在试图证明哲学是关于相遇的。首先,在讨论的过程中,与一个对话者会面,讨论的 目的是激发思考的冲动,邀请他们质疑已经知道的东西,并发现还没有知道的东西。第二,由于文学、音乐和电影远不是概念的说明,它们都是哲学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问题的途径。 这些节目之所以令人惊讶,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反思,即使是要求很高和严格的,也是一个品位和敏感性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 可怕的问题只有在一个话语、一个世界观、一种特定的性格中才能形成。根据这一做法,这本汇编建议读者阅读尚未在广播中提及的内容。每一部分
“西方”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又模糊,当代法国学者、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的教授菲利普?尼摩在本书中尝试以历史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论点,即西方和西方文明是法治、民主、自由、科学和私有制等一系列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尼摩认为西方文化不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产物,而是由五个关键时刻或称“五大奇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构筑完成的一个伟大成果,这五大奇迹分别为:古希腊人创造了城邦和科学,古罗马人发明了私法和人文主义,《》倡导的伦理观及,11—13世纪的“教皇革命”,最后则是发生于西方国家的近代重大民主革命。 尼摩以实证和解析的方式描绘了这五个演变性“跃进”后,指出西方文明是上述借用的混合体,虽然它是一段独特历史的结果,却具有一些真正普遍性的特征。 把西方的现代民主和中世纪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