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四章,章导论: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第二章口承文化的文化轨迹。第三章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第四章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作者按照民俗学的分类,通过三个方面来呈现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择其最能体现岭南民俗文化特色的内容,加以重点分析,使读者对岭南民俗文化能更深入地了解。
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由南师怀瑾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只讲解了《论语》的前六篇,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南师弟子刘雨虹等,将此书文句略加口语化,并将书名改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美学原理》包括:审美活动与美、审美客体、审体主体、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教育共五编内容。《美学原理》是一部成熟而又富有新意的美学原理教材。为了能使读者较为系统地学习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近几十年来外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书中一方面尽量吸收已形成共识的美学思想和观点,一方面又大量增添了现当代新的美学问题、美学观点和艺术资料。特别是书中对审美心理结构的科学分析,对当代新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的描述,及对西方荒诞艺术的美学评价等等,都使《美学原理》的研究视野和水平,大大超出了传统的美学教材。
“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中国传统教学不重记问之学,而重开发和启迪人人本有的真实智慧,以帮助学者变化气质、改过迁善为宗旨。《礼记》《师说》《荀子?劝学》正是中国传统教学的经典之作。 本书经典原文采用大字注音,重点字词加以详注,每个段落都附有易解和评议,是为人师者的读本,也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日课读本。本书的注释、易解和评议不同流俗,实与古德一脉相承,会心之处,就在字里行间。
《静谧之心》内容包括:冥想是完全置身世外、冥想是思想的空无、冥想没有源起,因此也没有终点、冥想一开始,观察者就消失了、冥想的头脑包含了所有种类的寂静、如果刻意冥想,进入的就不是冥想、“无我”状态并不是与现实分离、冥想需要形式的克己自律、冥想是无为、终止所有的评价和道德观,才可能认清事实真相、真正的自由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冥想是心灵之光,是绽放的爱……
海报:
《禅的历史》从框架上看,包括“中国的禅”“日本的禅”“禅的现状”,其中,在“日本的禅”部分,详细描述了中国禅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禅的影响。伊吹敦对柳田圣山等前辈学者的研究有继承又有发展。在研究方法论上,他继承了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这可以说是“照着讲”的一面。但其早期禅宗研究特别是“北宗禅”的研究又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成果,而是又新的拓展,这可以说是“接着讲”的一面。特别是在新材料的收集和解读方面,伊吹敦勤于搜罗与爬梳,成果丰硕。伊吹敦的“接着讲”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禅宗史的“东亚视野”。佛教研究的“东亚视野”是指在佛教研究中打破习惯性的国别界限,传统的中国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的框架,放眼于整个东亚佛教来重新梳理佛教思想发展的线索。
《福州习俗(修订本)》真实地记录了福州人传统的思想意识与生活风貌,举凡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婚丧喜庆、岁时节俗、信仰讳忌,都有翔实生动的记载和说明。这些东西用今人的眼光或科学的道理来审察,难免令人忍俊不禁。但这些真真确确在历史上曾长期风行。旧民俗的存在,除了说明前人思想文化的不成熟乃至幼稚之外,也还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此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如同我们不能嘲笑婴儿的幼稚一样,我们也不应鄙夷前人的天真。往事如烟隔世代。先人淳朴天真的思想、善良美好的愿望,的确令人难以忘怀。
《静谧之心》内容包括:冥想是完全置身世外、冥想是思想的空无、冥想没有源起,因此也没有终点、冥想一开始,观察者就消失了、冥想的头脑包含了所有种类的寂静、如果刻意冥想,进入的就不是冥想、“无我”状态并不是与现实分离、冥想需要形式的克己自律、冥想是无为、终止所有的评价和道德观,才可能认清事实真相、真正的自由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冥想是心灵之光,是绽放的爱……
《图解五经(典藏版)》简介: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图解五经(典藏版)》撷取“五经”的精华内容,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数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图文配合,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使阅读变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图解五经(典藏版)》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学习经典、感受经典。
《静谧之心》内容包括:冥想是完全置身世外、冥想是思想的空无、冥想没有源起,因此也没有终点、冥想一开始,观察者就消失了、冥想的头脑包含了所有种类的寂静、如果刻意冥想,进入的就不是冥想、“无我”状态并不是与现实分离、冥想需要形式的克己自律、冥想是无为、终止所有的评价和道德观,才可能认清事实真相、真正的自由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冥想是心灵之光,是绽放的爱……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让现代的生活状态找到它的每个历史渊源。
《高尔吉亚与新智术师修辞》部分致力于对民主雅典时代重要智术师高尔吉亚的形象进行历史重构,解释其残篇和思想;第二部分则着力展现高尔吉亚的学说如何在今天经由“新智术师派”之手而得到很好的利用。作者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智术师与当今后现代派的思想关联,直观明朗地展现智术师修辞在当代的全面复活,由此提醒我们恰切认识当下思想文化的处境及其古老渊源。
本书是供一般读者阅读《论语》的普及读物。主要是节取《论语》中对今天仍有意义的内容加以解读,目的在帮助读者真正读懂《论语》,并结合现代的社会环境,吸取对今天有益的营养,建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论语》原文共503段,本书选取300多段,分为二十三章,每章若干段不等。书后附有《论语》全文,以供读者阅读和参照。
《美学原理》包括:审美活动与美、审美客体、审体主体、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教育共五编内容。《美学原理》是一部成熟而又富有新意的美学原理教材。为了能使读者较为系统地学习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近几十年来外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书中一方面尽量吸收已形成共识的美学思想和观点,一方面又大量增添了现当代新的美学问题、美学观点和艺术资料。特别是书中对审美心理结构的科学分析,对当代新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的描述,及对西方荒诞艺术的美学评价等等,都使《美学原理》的研究视野和水平,大大超出了传统的美学教材。
《尼采解忧书》是德国“诗人哲学家”尼采代表性言论的结集,精选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上帝之死》《瞧!这个人》等作品中两百余条格言式的语句,分为十个主题表达对人生的思索探寻,包括强健心灵、勘破世俗的谬见、生活的艺术、现实、快乐、信念、锤炼精神、顾念他人、情感与理性等。这些深邃、优美的文句,不仅仅是开智的哲思,也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帮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了解我们自己,在心灵困境中寻求解脱之道。本书的译者都是尼采翻译和研究的学者。
《美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