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汉书 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出发,依据李零对出土道家文献的分类,对目前为止已刊布的简帛道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银雀山汉简等等。具体来说,把简帛道家文献分为阴谋类、道论、黄帝书、先秦道经四大类。以历史研究为本位,考察这四大类文献的文本流传、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内容、学派性质等,进而研究它们在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地理学传播。 本书致力于对仍待讨论的出土道家简帛文献加以探索,对于相关研究已经成熟的文献并不赘述。在叙述结构方面,一般先对具体文献做校释,进行文本整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学科方法,对简帛道家文献作整体性研究。同时, 跳出诸子看诸子 ,对道家的知识背
道教是唐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很好地认识和把握唐代历史,就应该深入地了解道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本书选取了神仙道教与唐代社会、道教与唐代妇女、道士的宗教世俗生活、道教法.与民间习俗、道教神仙与民间信仰、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以及儒、释、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透视唐代道教,对道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出较为客观的解释
《湖北道教史/荆楚文库》对湖北道教进行了从古至今的贯通式研究。全书在阐述湖北道教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思想渊源以后,按照汉唐、宋元、明清、近代、当代的历史时间顺序,对道教在湖北地区的传播情况、道派的发展变化、主要道教人物的活动与贡献、道教思想等作较全面详细的叙述。对九宫山、武当山、荆州玄妙观、安陆元佑宫、武昌武当宫、长春观等道教名山宫观的历史进行了重点梳理。该著在叙述湖北道教历史的同时,对在湖北道教史上确曾作出了贡献但至今不为人所熟知的道教人物进行了重点发掘,如晋唐武当高道尹轨、山世远,武昌道士刘玄靖,南宋五龙派创始人孙寂然,元明九宫山御制派传人车可诏、黄守逸,元代荆州玄教宗师唐洞云,清代钟祥元佑宫全真高道陈真一、梁清格,武当全真高道白玄福等等,这些人物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北
《道教炼丹术与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勾勒了道教视角下炼丹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图景,涉及古代中国与印度、波斯、阿拉伯、东南亚等地区所发生的文化、科技和医药学等方面的相关交流情况。主要论题包括:一,中国炼丹术的起源,认为中国炼丹术程度上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本土文化为主,外来文化起到催化作用。二,炼丹术与中印文化交流,重点探讨了印度长年方在唐代的传播和道教炼丹术传入印度的情况,后者表明,古代中国并非被动地接受印度文化,反过来也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炼丹药物与外来文化,揭示出道教炼丹术大量使用外来药物的历史,对七十余种异域药物进行了详细考释,并旁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四,西安何家村窖藏唐代药物药具,将药物用途和药具功能结合起来整体审视,发现它们并非纯粹用于炼制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民间鬼神信仰的基础上,以黄老庄子学说为指导,吸取先民巫术之灵、诸子百家之长,教化世人积德行善,以追求自然和谐、修炼得道为目标的宗教。本书以问答的方式解释了道教的一些常识。
本书易学思维精华丛书之八。是一本求生求寿求发展的书,为东汉·魏伯阳所著。自明清以来,它越来越容易被人错解。为了准确理解《周易参同契》,作者用了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人的求生求寿史、研究先秦两汉史、研究明清及近现代史、研究中西文化各自的特点、研究中西文化二千年的产流过程。
道教在中国,留下许多栩栩如生的神仙形象,如玉皇大帝、天蓬元帅、土地公公、月老、八仙等。《知道》从道教石窟入手,有趣地回溯了这些神灵的来龙去脉:玉皇大帝本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如何变成“六御”之首?赵公明怎样从隋代的讨厌秋瘟,变成人间喜爱的财神?唐代名医孙思邈如何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早年在民间影响不大的关羽,后来被抬为“关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造神史?《知道》是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它带您走进繁复精美、神秘莫测的石窟艺术,重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驰骋于那波云诡谲的历史和政权。石窟的真实、历史的缥缈,时空交织,包罗万象。深山寻访,问道知道,构建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长生秘诀:道教养生长寿秘法集录》收录汇集了六部关于养生修炼的文献,分别为《秘诀》、《长生秘诀》、《金丹妙诀》、《仙学正传》、《符阳仙诀》和《灵宝归空诀》,为道教内丹学者和养生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养生经验和秘诀。盛克琦,河北省道教协会理事、唐山市开平区道教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