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于涅槃者。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檠义,净者是法义。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大自在故名为我。常乐我净乃得名大涅檗也。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静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来所说真我名日佛性。十二因缘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佛性者名十二因缘。何以故?以因缘故,如来常住。一切众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缘,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十二因缘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
《碧岩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祥门书”之称。 许多参祥者由此书进入悟道之门,也有很多参禅者因此书而落入狂禅,故历耒视若珍宝者有之,付诸一炬者有之。 国悟克勤的大弟子大慧宗果禅师,因顾虚以后的学人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于是将《碧岩录》的木刻版尽数统毁,以救其弊。此后本书一直在禅林中秘密传写,不见天日。经过一百多年以后,于元代仁宗年间才刻板重印。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碧岩蒙》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
本书是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中一部。佛教入华,经历了从排斥到接纳的多次往复,逐渐地调整与借鉴,而后根植于中华沃土,成为华夏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韦力按照八宗一派框架,以一宗一派为单元,实地寻访重点遗迹,梳理廓清中国佛教的脉络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