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追逐紧张的生活节奏,在无尽的繁忙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蒙覆了尘世中的喧嚣与浮躁,消弥了清静自然的灵性,失却着生命的本真。 禅者崇尚人生的超脱,以淳朴归真的修为,闪耀光照千古的机锋,拓建着心灵的家园、生命的净土,营造出灵动空明、深邃广袤的洒脱世界。 本书让我们聆听智者的声音,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以般若智慧观照自我,获得殊胜的力量,享受真实自在的人生。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雕造精美,彩绘富丽。因而出土以后就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引起学术、宗教、艺术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兴趣,并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有陶、铁、泥、木与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1所出石灰岩为 多。造像总数达四百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于北宋,具明确年代刻铭者有北魏永安二年(529)与北宋天圣四年(1026)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即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时代之作为主流。龙兴寺北朝时期作品,镂刻精妙,工艺特殊,虽然经过毁法时破坏,但仍可见其时佛像造型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 极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得睹当时雕刻作品
德撰本书的目的,在于使世人了解一代佛门宗师虚云老和尚实践佛陀教导、利济众生的感人事迹。
《摩诃止观》,原名《止观》,共十卷,是天台部之一,为天台宗大师智顗晚年很为圆熟的止观著述。这部书是智顗大师在荆州玉泉寺结夏安居期间所说,由门人灌顶笔录成书。书中阐述智顗大师独特的宗教实践与体验,并以五略十广之分法,详说止观之实践。此书被奉为天台优选法门实践的指导书,盛传于中国历朝乃至日本。
本书对藏传佛教及其密教的历史渊源、各派代表人物、著作、教义和修持仪轨等进行了概要而通俗的叙述,同时对藏传佛教下形成的文化习俗和建筑、艺术作了生动的饶有趣味的介绍。 相信本书会成为一本读者了解藏传佛教密宗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现象的读物。
《法华经》是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思想家池田大作曾说过:“《妙法莲华经》是为数不多的佛典中的峰。”《鉴赏辞典品牌再续新推古代经典系列:法华经鉴赏辞典》的主体部分依次由概说经文、注释、译文、赏析五部分组成。全书还将录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法华经》的基本结构,二是《法华经》文本、思想、流传与影响,帮助读者理解经典的基本内容及精神。由于作者长期研究佛教思想,其注释和鉴赏解读论述清晰,分析透彻。
《唯识要义探究》是一本以佛教瑜伽行派重要思想为专题的学术论著。它比较系统全面深刻地分析研究了唯识学中的基本问题,并且以纯哲学维度进行了逻辑论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唯识要义探究》是一本较有价值的佛教学术专著。
佛教艺术是人类的重要文化资产,更是文化传承中尊贵的智慧生命。随着佛教文化的无尽传播延伸,佛教的造像图像艺术,也在各地信仰文化的滋养下,创造出辉煌的世界。佛教艺术之美,不仅是视觉图像的呈现,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精深义理,更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为了将佛教艺术传承千耳的文化智慧汇整介绍,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的“佛教美术全集”,并以本书揭开序幕,带领读者进入浩瀚无垠的佛教艺术世界。《佛像大观》不仅介绍佛教造像的形态之羡,其历史典故及文化背景亦有详细的介绍。就其发展的文化传播路线,本书将佛教造像区以印度、中亚、中国以及日韩、东南亚及其他等单元,介绍各个文化所造就的艺术之美,并解析其传承千年的智慧世界。图文并茂的精彩介绍,让读者同时感受佛教艺术触动人心的精神之美。
海云继梦法师以华严精义阐释禅宗经典《坛经》,作者认为《坛经》是理解其他经典的基础,他以实修与经典相印证,进而指导实修的明心法门、见性关窍,阐述不执着的生命最美丽,从而活在自由自在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