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米拉日巴尊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宋代著名佛学家苦行僧。本书记述米拉日巴尊者的传奇一生,记述了其出生晋见上师,艰苦修行,利济众生及最后涅盘的历程。
在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建立的各样生命传统,如今已被各样的现代或后现代的观念所壅塞,就像重新疏通塞住的泉眼一般,傅士德(RichardJ.Foster)努力让这些湮没的传统之活水,重新丰富多彩地涌流出来。 确认和发现溪流是一件值得我们发出“礼赞”的事。充满祷告的静观传统、充满美德的圣洁传统、注重经历神爱的灵恩传统、充满怜悯的社会公义传统、以道为中心的福音传统和圣礼性的道成肉身传统,这些溪流都曾经在历史长河中诞生、成型、演变,滋润过我们的生命。 读者将和作者一起来注视各个传统的精神内核,检讨每一个传统独特的强项和偏颇之处;书中并不止于单纯的理性讨论,也透过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对他们的生平的叙述中,让每一个传统得以活现。 作者相信,我们最终从那些令人惊愕、粗硬无礼的不合群者身上学到的,是那些看似与
本书所介绍的资料,都较为具体地描述了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的调查选点标准如下: 一、有相对丰富的、能被搜集到的,基本上属于未发表的地方资料,如民间水利碑册等;借助这些资料,瞭解基层村社管理水资源的稳定传承和社会变迁的状况。 二、有被地方史料所记载的、或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水利纠纷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寻找调查的入口,以进一步开展对村社用水关系、管理制度和合理利益观念的调查。 三、有历史上形成的村社组织,能有效地控制当地的水资源,既相对独立,又部分地与基层政府合作,保证村民用水。 四、有地方合作者,熟悉和重视本地的历史,可以带领我们下去调查,能与村民一起解释所搜集到的资料,也愿意把本地资料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做比较研究。
印顺(1906—2005),当代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佛学院。 这本《永光集》是“印顺佛学著作系列”之一。 《永光集》分为《大智度论》之翻译;《大智度论》之作者等数章内容。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禅学三书有以下一些较为显著的特色: 一、理性分析与悟性透入并重,文学与哲学圆融 二、重视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 三、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
道教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观,就怎样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怎样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伦理思想。本书围绕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从国家层面的政治伦理、社会团体层面的社群伦理以及个人之间的人际伦理三个方面探讨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及其实现渠道和取得的一些实践性成果。书中指出,在人道中成就仙道是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的主干线索,道教神学体系的实际功能是指向社会的,道教信仰的源头是现实社会本身。道教的价值是历史的,更重要是现实的,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理应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参考。
全书是一本人类本性探讨研究书籍,分析陈述了人性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性平衡”的观点。总结出了人性平衡的五大规律。同时,指出并论述了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及作者根据“人性平衡”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原来分称为“上编”、“下编”。经过认真思考,我觉得叫“内编”、“外编”更为合适,也与中国的思想传统相符。 内编共有五章,在这五章里,我分析陈述了人性诸要素、人性诸层次,分析论述了人性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性诸层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性平衡”的观点,总结出了人性平衡的五大规律。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本书指出,人具有两大内在系统:一个是人性系统,另一是个才性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区别,互相影
哈纳克的这部《论马克安》初版时是花体字印刷,晚近才有新的编校重印本。该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正文部分)相当于“马克安评传”,后面一部分(附录部分)虽然篇幅更大,属考据式研究。这里译出的正文部分,在笔者看来,附录部分无法汉译、也没有必要汉译。 不消说,即便正文部分的汉译难度也相当大,因为其中也有考据——在此特别要感谢朱雁冰教授为汉译付出的辛劳。英译本前几年才出版,为使中译本尽可能完善,特请研究灵知主义有年的张新樟博参照英译本作了校订:书中有大量拉丁语原文,承蒙熊林博士帮忙译出,谨致谢意。 哈纳克虽为基督教思想史大师,国朝学界知之甚少,亦请张新樟博士撰“哈纳克的《论马克安:陌生上帝的福音》”一文,作为附录,以便有助读者研读。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最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之一。在其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中,他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和华丽的笔触,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三论”被视为古典时代散文之杰作,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诵。
易学界有云:“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学会金口诀,能把万事说”。可见金口诀在预测学中的地位之高,又被外界形容为“鬼撮脚、神定经”、“无影鞭、袖中箭”,足见其预测精准神奇。然金口诀原多以口诀相传,文字言简意赅,于数言问见精神,若无人指点,难以入其门径。本书将以浅显的文字详述金口诀入式,解断法则,并针对预测界难以把握的应期、来意、断数进行了详解,并运用大量的作者实测案例加以说明,使读者可以领略金口诀之精髓,其占断细腻,推测入微,让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古代预测学中的精品。作者集数十年的研究心得,加之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通读此书,读者可以做到无师臼通,是现代人们推测天时、地利、人事,又一种参考书,是多年来金口诀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是金口诀学习进入高深层次的精品。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禅学三书有以下一些较为显著的特色: 一、理性分析与悟性透入并重,文学与哲学圆融 二、重视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 三、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