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 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
本书由多个篇章构成,双栏设计,双色印刷,每个篇章设置多个栏目。主题概述对各个时期历史的哲学发展概况进行简要描述,使读者对哲学发展线索有所了解。主体内容为哲学故事,选取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史事和人物,用讲故事的形式予以阐释,力图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心灵宇宙、精彩的理论探索,以及它们所处中国哲学的关节点。相关链接和小常识,介绍相关的概念、命题、典籍等知识,扼要说明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和学说,提供观察中国先哲精神风貌的独特视角。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将哲人的活动、重大的哲学事件、重要的理论成果展示出来,以帮助读者寻求中国哲学演进的历史轨迹。各栏目各自独立,又相互映衬,有机连为一体,凸显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立体性特点。
本书集合卢梭思想的精华,我们通过本书感悟他对人生、自然的态度;领略他对社会、财富、科学与艺术的理解;体味他那淳朴、澄明、天性,不能不算是一种享受。自然是永恒的,人的天性也是永恒的。本书是卢梭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卢梭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于读者阅读,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标题。
是不是非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哲学的智慧?历史上固然有许多哲学著作是语言晦涩的天书,但也有令人手不释卷,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读下去的妙作。先秦诸子中,庄子的哲学天分。《庄子》一书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蜗牛角上的国家,展翅高飞九万里的大鹏,以50头牛为饵钓上来的大海鱼,会说话的骷髅,乃至化为蝴蝶的庄子……所以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人敢说完全读懂了《庄子》。精深的佛理,也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的。比如《百喻经》,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让人在一笑之间有所悟。禅宗的语录、公案读来饶有趣味,喜欢的人也很多。柏拉图的许多著作,记载苏格拉底与同时代人的谈话,书中所写的辩论机智、幽默,除了理趣以外.还有情趣,历来是西方学术界的书,令人爱不释手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自1921年开始,就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由此探讨认识论问题。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数十年来积累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资料,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对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重复验证和著文介绍、讨论他的工作的心理学工作者颇多,看法却不尽相同。近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他的工作也十分注意,也有一些评论。???《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见本书引言),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
佛陀往世,说法四十九年。听受了众生无边的烦恼讲说了无数的故事,使用了无数的譬喻,开启了无上的智慧。证严引述这一系列的奇妙故事,就是为了擦亮最重要也是最珍爱心……
本书中有一句成语:盲龟浮木。讲的是:茫茫大海之中,一只盲了双目的海龟,漂啊漂,不知过了多年,终于有一天,碰到了一块也在水中不知漂浮了多久的木板,而恰巧这块木板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圆洞,而海龟就不偏不斜地从木板上圆洞中探出了脑袋,大家想想看,像盲龟浮木这种事,其概率能有几何?!这零点是“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啊。我们现在到书店去,可以轻易地看到佛书;也可以很容易地到各个寺庙去瞻礼;可曾想过,在久远的生命长河中,这样的机会能有几次?!如果认识不到这点的话,是不是很像可怜的海龟,瞎着双眼,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浮,不知其命运的终点在何处!本书是一本浅显的有关佛教成语的书,如果读者能从中悟出些人生的道理,并因此能此起对佛学知识的渴求,即大大超过了撰写本书的目的。
幸福在于人的内心,为什么却要向外寻求幸福呢?还有什么东西比你自己更加珍贵的呢?因此,你如果拥有自己,也就拥有了你永远都不想失去的东西,即使是命运也不能把它夺走。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的关系,举凡当时门第在政治社会上,在学术思想上,在诗文艺术上,在有关中国文化传统之种种关系上的反应和影响
本书是从宏观整体角度对秦汉审美文化进行总体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它围绕着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这个中心,以对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史等主要概念的立体观照和对审美文化兴起的多重背景,动因及其当代意义的多维透视为学术和逻辑前提,以剖析秦汉审美文化与其特定时代环境总体载生存环境的本质必然联系的审美文化生态分析为历史和现实基础,以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特别是前期审美文化为宏观背景,在与先秦、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审美文化的纵向比较中,凸显并揭示了秦汉审美文化的“壮丽”审美理想和现实与浪漫的统一,繁富与稚纯的统一、凝重与飞动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基本特征,阐明了秦汉审美文化承前继往,特别是启后开来,标示审美走向自觉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本书适于广大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教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本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在《》里,华理克牧师描述了上帝为你定下的五大人生目的,“你被造是为了像基督”就是其中一项,所以研经非常重要。的真理是要改变你,让你在中遇见神之际,便能与的性情和行事一致。《华理克读经法》是一本讲个人如何读经、研经的经典之作,在过去20多年里一直被学院、、神学院、教会和查经班广为采用。成千上万的个人、小组、教会和特会课程,都用过这本实用手册来解开奇妙的真理。你也可以!华理克牧师所写的《华理克读经法》将要帮助你发展出一种特为你个人量身打造的方式,以它来查考、了解和应用。
《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旨在从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一项有关卢卡奇思想的发生学研究。本书将以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为基本成果形式的卢卡奇思想,置于卢卡奇的思想努力与现代性问题之关联的视域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探究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现代性问题的关联,即探究卢卡奇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活动来贯彻现代性批判,并在对现代性批判的逐步深入中来建构自己的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笔者以为,从卢卡奇思想与现代性批判的关联来把握卢卡奇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必要的。这对于理解卢卡奇思想的发展和转变,理解卢卡奇思想性质及其当代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