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不伤害自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晚辈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长辈对晚辈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男尊女卑观念严重,重男轻女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 《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孝》从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上孝养志、自尊自爱、遵循正道、祭祀祖先、事亲以礼、真诚孝亲、为亲解忧、忠孝一体十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解析“孝”的义理。 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杜特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杜特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靠前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 第二篇访谈讲的是解释学美学的几个问题。 第三篇访谈曾为庆贺伽达默尔93华诞而以略有删节的形式发表于2月11日的《莱茵一内卡报》上,所论为实践哲学问题。
人性如水,要让它自然地流转, 不要搪塞,不要围堵, 教育要观机逗教,是“法无定法”, 绝不要轻易舍弃任何一位学子。 本书为《星云日记》(辑十五册)系列丛书之第十三册,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